第四章(第4/5页)

各个层面之间的连接,用的是活动翻板。有些朝上,有些朝下。翻板门也进行了伪装,使之看上去像是地道到了尽头。地道里有仓库、会议室、宿舍、修理车间、食堂,甚至还有医院。到一九六六年时,地道里可以容纳一个整编战斗旅,当然在“春节攻势”之前,从来没有必要隐藏那么多军队。

进攻者派人下去不是一个好办法。如果发现一个垂直的地道口,那么它的底部很可能有一个隐蔽的陷阱。朝下面开枪是没有用的;地道每隔几码距离就改变方向,子弹只能直接打在地道尽头的墙壁上。

爆破不能奏效;在漆黑的迷宫里有几十条通道可供选择,但只有当地居民才知道它们。毒气也不顶事;他们把地道搞得水泄不通,如同抽水马桶的U形弯管。

地道网从西贡郊外开始,在丛林下面几乎一直通到柬埔寨边境。其他地方也有各种地道,但都没有古芝地道那么复杂。

季风过后,红土松动了,容易挖掘,人们把泥土刮出来,装进箩筐里运走。在旱季,红土干结,像混凝土一般坚硬。

肯尼迪去世后,美国人大量抵达,再也不是来充当军事顾问了,而是来打仗。那是一九六四年春天。他们有武器,有设备,有火力,但他们什么也没有打到。他们什么也没有打到是因为他们什么也没有发现;如果他们碰上好运气,可以偶尔打死一两个越共。但他们遭到了伤亡,而且伤亡人数开始上升。

一开始,美军简单地认为,越共白天混杂在几百万穿着黑衣服的农民之中,到了晚上摇身一变成了游击队员。但为什么美军白天也有那么多伤亡,而且看不到任何目标可以回击?一九六六年一月,“大红一师”决定一次性地扫平铁三角。这就是“褶皱行动”。

他们从一头开始,以扇形展开,向前推进。他们有足够的弹药可扫平印度支那。他们抵达了另一头,结果连一个人影也没有发现。他们的战线向前推进,子弹却从后面射过来,造成了五名美国大兵的死亡。不管是谁在背后放冷枪,他们使用的是老旧的苏制拉栓式步枪,但从这种枪械里射出来的子弹照样能够穿透心脏。

美国大兵折回来,去搜索原来经过的地方。什么也没有,没有敌人。他们遭到了更多的伤亡,敌人总是在背后。他们发现了几个狐洞和防空洞。里面空荡荡的,洞口也没有掩蔽。从后翼射过来更多的枪弹,但没有逃跑的人影让他们还击。

第四天,与周围的战友们一起吃饱喝足之后,斯图尔特・格林中士坐下来休息。他马上跳起用手捂住了屁股。越南到处都有火蚁、蝎子和蛇。他坚信刚才他被蜇了一下或咬了一口,但后来发现那是一棵钉子头,钉子钉在一个木框架上,而木框架是一个垂直地道口的一道暗门,下面黑咕隆咚的。现在,美军发现了那些狙击手的藏身之地。两年来,美军一直在越共的头顶上方行军。

用遥控的方法去对付隐藏在黑暗地道里的越共是不顶用的。这个能在三年之后把两名宇航员送上月球的国家,还没有专门的技术去对付古芝地道。与隐形的敌人作战,只有一个方法。

只能派人下去,穿上单衣裤,带上手枪、匕首和电筒,深入到那些漆黑、臭烘烘的、缺乏空气、没有地图、前途未知、布满陷阱的、致命的、阴森恐怖的、满是没有出口的狭窄通道的迷宫之中,去杀死等待在自己的巢穴里的越共。

找到了几个人,特殊类型的人。身材魁梧的大个子是没用的。百分之九十五患有幽闭恐惧症的人是没用的。嗓门粗大、喜欢张扬、招摇过市的人是没用的。能执行这种任务的人,是安静、说话轻柔、不露声色、自我控制能力强的人,往往是部队里的那些孤独者。他们必须十分冷静,甚至冷酷,具有铁石心肠,遇事不会惊慌失措。

喜欢繁文缛节的部队官僚主义者,称这些战士为“地道探险人员”。他们则自称为“地道老鼠”。

当加尔文・德克斯特抵达越南时,他们已经存在三年了,这是唯一的百分之百得到紫心勋章(授予在战斗中负伤的军人)的部队。

当时的指挥官被称为六号老鼠。每个人都有一个不同的号码。一旦加入,他们就与他们自己相伴。其他人对他们敬而远之,面对他们就像面对被判死刑的人一样,感到很别扭。

六号老鼠的直觉是正确的。这个来自新泽西州建筑工地的坚强的小个子年轻人,遇事不易惊慌,能施展出致人于死地的拳脚,是一个天生的地道战勇士。

他把德克斯特带到古芝地道里,很快就发现这个新手比他更强。他们成了地道里的一对搭档,在那里不分级别高低,不称呼“长官”。在两次地道战期间,他们在黑暗的地道里一起战斗,一起杀敌,直至美国国务卿亨利・基辛格与越南领导人黎德寿会面,同意美军撤出越南。此后,地道战就失去了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