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第3/5页)

德弗罗注意到,这个沙特人带着巨额财富抵达阿富汗,给塔利班奉上了几百万美元的礼物,很快成了那里的知名大人物。拉登带着差不多五十名保镖抵达阿富汗,并发现他共同战斗过的几百名外国(非阿富汗)穆斯林战士还在那里。在巴基斯坦边境城市白沙瓦和基达一带流传这样一种说法,这位归来者已经开始了两项狂热的计划:一是在十几个地方精心挖掘复杂的山洞;二是建造训练营。营地不是为阿富汗军队建造的,而是给志愿恐怖分子使用的。消息回传到了保罗・德弗罗那里。伊斯兰对美国的仇恨已经找到了一个协调人。

此时发生了美军突击队员在索马里遭到大屠杀的惨剧,这是情报不准所导致的。美国人不单低估了军阀阿蒂德的反抗,更没有意识到还有其他人在对美国人作战,不是索马里人,而是更为老练的沙特人。一九九六年,一颗巨型炸弹摧毁了在沙特阿拉伯达兰的科巴尔大厦,造成了十九名美国军人死亡,其他多人受伤。

保罗・德弗罗去见局长乔治・特内特。

“让我去反恐中心。”他要求说。

“反恐中心已经满员了,而且他们干得很好。”中情局局长说。

“在曼哈顿死了六个人,达兰死了十九个。这是奥萨马・本・拉登干的。拉登和他的组织即使并没实际去安放炸弹,也肯定是幕后策划者。”

“这我们都知道,保罗。我们正在处理这事。调查局也同样。这是不能等闲视之的。”

“乔治,调查局对本・拉登不够了解。他们没有阿拉伯问题专家,他们不懂心理学。他们对付歹徒很内行,但苏伊士以东地区是月亮的阴暗面,他们恐怕从没见过。我对这事有新的思路。”

“保罗,我要你待在中东。我需要你继续留在那里。约旦的国王快要死了。我们不知道谁会是他的接班人。是他的儿子阿卜杜拉或者是他的弟弟哈桑?叙利亚的那个独裁者也快要倒台了,谁会去接管?萨达姆一直在阻挠武器核查专家,如果他把他们赶出去怎么办?整个巴以冲突问题正在向南扩展。我需要你待在中东。”

德弗罗的调动在一九九八年才成为现实。八月七日,两颗巨大的炸弹在美国驻非洲的内罗毕和达累斯萨拉姆的两个使馆外面爆炸了。

在内罗毕死了二百一十三人,另有四千七百二十二人受伤。死者中有十二个美国人。在坦桑尼亚的爆炸没有那么严重,炸死十一人,炸伤七十二人。死者中没有美国人,但有两个美国人受伤。

很快就证实,这两起爆炸事件的幕后策划者是本・拉登的组织。保罗・德弗罗把中东的事务移交给由他亲自提拔起来的年轻的阿拉伯问题专家,自己转到了反恐中心工作。

他的职务是中心副主任,但没有替代原来的领导。这不是一项很体面的安排。他作为一名顾问游离于情报分析的边缘,但他很快就明白,克林顿政府只采用品德正直的人提供情报的做法是完全发疯了。

正是这种疯狂导致情报完全不准确,美国对非洲爆炸事件的反击一败涂地。美国巡航导弹摧毁了苏丹首都喀土穆郊外的一座制药厂,因为他们相信本・拉登是在那里制造化学武器。结果那是一座真正的生产阿司匹林的工厂。

另外七十颗战斧巡航导弹砸进了阿富汗,想炸死本・拉登。这些价值几百万美元一颗的导弹把许多大岩石炸成了小石块,但本・拉登在这个国家的另一端。由于这些惨败,加上德弗罗本人的不断游说,“游隼计划”才得以开始。

兰利的中情局一般认为,一个人的计划要得到接受、通过,他必须有几个监督员。但“游隼计划”非常绝密,只有局长特内特知道德弗罗的打算。在总部之外,这位耶稣会会士不得不吐露给另一个人:白宫反恐专家理查德・克拉克,他从老布什手下开始工作并延续到克林顿手下。

克拉克在兰利不讨人喜欢,因为他惯于发表不留情面的批评,但德弗罗需要克拉克是有几条理由的。这位白宫的工作人员将会义无反顾地同意德弗罗心里的打算;他绝对会守口如瓶;而且他可以在白宫施加压力帮助德弗罗得到他需要的工具。

首先,德弗罗获准把所有“不许杀死目标”的说法扔进垃圾桶,而且如果需要,他还可以跟任何人合作,哪怕是令人恶心的恶棍。这些恩准并非来自于椭圆形办公室[18]。从那时候起,保罗・德弗罗就在他自己的极为隐蔽的钢丝上行走了,没人给他提供安全网。

他获准建立他自己的办公室,挑选他自己的小组人员。他物色了他能够找到的最好的员工,局长压下了其他部门的强烈抗议。这是他第一次组建一支团队,他要的是一个精干的小组,每一个人都是专家。他在中情局大楼的六层得到一套三间的办公室,透过白桦树和柳树面对着波托马克河,除了冬季树叶脱落时节,这里都相当隐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