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勇 士 6(第3/5页)

他在与北方联盟打仗,以求祖国的最终团结和统一。现在北方联盟已被打败,退缩到两个边远的山洞里。其中一支是哈萨拉族人的抵抗力量,现正蜷缩在达拉伊素夫的高山上;另一支是马苏德的部队,躲在无法攻克的潘杰希尔山谷和东北部的巴达克山。

一九九八年八月七日,美国驻肯尼亚和坦桑尼亚的使馆发生了炸弹爆炸。伊兹玛特・汗对此一无所知。收听国外电台是禁止的,他只得服从。八月二十日,美国向阿富汗发射了七十枚“战斧”巡航导弹。这些导弹发射自游弋在红海的“考本”号和“希洛”号两艘导弹巡洋舰,以及巡游在巴基斯坦南部阿拉伯湾的“布利斯科”号、“埃利奥特”号、“海勒”号、“米利乌斯”号驱逐舰和“哥伦比亚”号潜艇。

导弹攻击的目标是“基地”组织的几个训练营,还有托拉博拉的一些洞穴。有几枚导弹偏离了目标,其中一枚钻进了马洛柯村旁高山上的一个天然洞穴。导弹在山洞深处爆发,炸裂了整个坡面。上千万吨的石块从山上滚落到下面的山谷里。

当他赶到山区时,那里已是面目全非了。整个山谷都被掩埋了。溪流、农场、果园、畜栏、院子、清真寺,全消失了。他的家人和所有的邻居都不见了。他的父母、叔伯、婶母、姑妈、妻子和孩子全都被几百万吨花岗岩埋在了下面。已经无从下手挖掘,也挖掘不到什么了。他忽然成了一个没有根的人,既无亲眷也无氏族。

在炽热的八月烈日下,他跪倒在埋葬家人的页岩上,转向西方的麦加,叩首祈祷。但这次祈祷与以往不同,面对灭族之恨,这是沉重的宣誓,宣告他不共戴天的复仇,他个人至死方休的圣战,针对夺走了他一切的那些人的战争。他向美国宣战了。

一星期之后,他辞去省长的职务,回到了前线。他与北方联盟浴血战斗了两年。在他离开战场的那段日子里,战术高明的马苏德进行了反攻,并再次对战斗力不太强的塔利班造成了重创。在马扎里沙里夫发生了一次血腥屠杀,首先哈萨拉族人发动武装起义,杀死了六百名塔利班战士,然后塔利班进行了报复,屠杀了两千多个平民。

《代顿协议》[18]的签订,从理论上说结束了南斯拉夫的波黑内战。但战争留下的创伤却是噩梦般的。波黑的穆斯林聚居区曾经是战争的主战场,穆族人、塞族人和克族人都卷入了这场战争。这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欧洲最血腥的战争。

克族人和塞族人拥有先进的武器,他们挑起并制造了大多数的血腥屠杀。被彻底羞辱的欧洲在荷兰海牙的国际法院设立了战犯法庭,准备起诉和审判第一批战犯。问题在于,双手沾满鲜血的战犯是不会自己举起双手走进法庭的。南联盟总统米洛舍维奇根本无意提供任何配合和协助,事实上,他正在酝酿在另一个穆斯林省——科索沃制造新的事端。

波黑总人口有三分之一是塞族人,他们宣告在塞族人聚居区成立塞尔维亚共和国,大多数战犯就躲藏在那里。现在欧洲面临的任务是找到他们,确定他们的身份,把他们捉拿到海牙并推上法庭的被告席。于是,一九九七年,擅长野战和丛林战的英国特别空勤团承担了追猎战犯的任务。

一九九八年,麦克・马丁回到英国,并作为坎伯利参谋学院的一名中校和教官回到了伞兵部队。次年,他被任命为伞兵第一营指挥官。北约再次对巴尔干地区事务进行了干涉,这次比以前更迅速,阻止了一场媒体称为“种族灭绝”的大屠杀。

英美情报机关说服政府相信,南联盟总统米洛舍维奇打算对反叛的科索沃省进行彻底“清洗”,要把一百八十万穆族人驱赶到西边的邻国阿尔巴尼亚去。北约盟国向米洛舍维奇发出了最后通牒,但米洛舍维奇不予理会。于是一队队赤贫如洗、哭泣流泪的科索沃人被驱赶着翻山越岭进入了阿尔巴尼亚。

北约对此的反应是空袭而不是地面战。空袭持续了七十八天,把科索沃和南斯拉夫的塞尔维亚炸得千疮百孔。眼看着自己的国家成了废墟,米洛舍维奇最终只得让步了。北约军队开进了科索沃,去接管残局。指挥官是英国空降老兵麦克・杰克逊将军,伞兵一营随他一起进入了科索沃。

要不是为了那些“西部小子”,这很可能是麦克・马丁的最后一次海外行动。

二○○○年九月九日,艾哈迈德・沙阿・马苏德被刺杀。消息传遍了塔利班军队,战士一遍又一遍地高呼“真主伟大”;在伊兹玛特・汗驻扎的巴米扬城外,欢乐的枪声响彻军营上空。塔利班的敌人已经死了。马苏德曾凭借超凡的领导力,重整拉巴尼造成的混乱局面;他机智勇敢的游击战曾令苏联人闻风丧胆;他曾经在战场上叱咤风云,把塔利班打得落花流水。但现在,这个人一去不复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