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勇 士 7(第2/6页)

挑剩下的两千四百个俘虏留在了塔吉克人手中,此后就再也没有他们的音信了。阿拉伯人来挑人的时候,他们问话,伊兹玛特・汗用阿拉伯语作答,于是他被当作是阿拉伯人。他没有佩戴军衔,身上脏兮兮的,脸色憔悴,又饿又累。他被推向了一边,因为太疲惫了他没有反抗。结果他与另五个阿富汗人一起,要被押解到西边的马扎里沙里夫去,落入杜斯塔姆以及乌兹别克人手中。这一次,西方媒体都在盯着,新近抵达的联合国官员表示会保证战俘们的人身安全。

不知从什么地方来了一些卡车,六百个人被装上了车,沿着那条坑坑洼洼的土路开始了西行去马扎里沙里夫的旅程。但他们的最后目的地不是马扎里沙里夫城,而是再往西十英里的一座巨大的监狱城堡。

于是他们来到了地狱的门口,地狱的名字叫卡拉伊贾吉城堡。

如果从投下第一颗炸弹起算,直至首都喀布尔落入北方联盟手中,征服阿富汗用了大约五十天时间。但美英的特种部队此前早就在阿富汗开展行动了。麦克・马丁渴望与特种部队一起行动,但英国驻伊斯兰堡的使馆官员坚持,他们需要马丁在巴基斯坦军队的高级军官之间进行沟通联络。

直到他去巴格拉姆参加行动。巴格拉姆是前苏联在喀布尔北部的一个巨大的空军基地,显然在日后盟军占领期间会成为一个重要的中转站。停放在那里的塔利班飞机已经成了一堆废铁,控制塔也成了废墟,但那些跑道、机库和前苏联曾经用作警备司令部的营房,只要花上一些时间和资金,还是能够全部修复的。

十一月的第三个星期,巴格拉姆就被盟军攻下了,英国特别海勤团的一组官兵进去后标上了英国的记号。这个消息给马丁提供了最好的借口,于是他在巴基斯坦拉瓦尔品第机场搭上美国飞机,飞了过去。

巴格拉姆空军基地一片荒凉,美国人来接管全部设施之前,英国海勤团腾空了一座机库,在尽可能远离寒风的那一面开始了艰苦的改造工作。

士兵们通常善于在最艰苦的条件下安家,而特种兵对此最为擅长,他们似乎能在最恶劣的环境下安顿好自己。海勤团的二十名官兵开着他们的陆虎越野车去外面找了一些铁制的货运集装箱,把它们拖进机库。

加上一些油桶、木板和灵巧的心思,这些集装箱就变成了临时宿舍,里面有床、沙发、桌子和电灯,还安装了一只插座,电水壶插电后可以烧茶水。

二○○一年十一月二十六日,这支小分队的指挥官告诉战士们:“在马扎里沙里夫以西一个叫卡拉伊贾吉的地方似乎出了点儿事。一些战俘在监狱暴动,抢夺了卫兵的武器,正在挑起一场暴动。我认为我们应该去那里看看。”

于是他选了六名海军陆战队士兵,安排两辆陆虎越野车加满了燃油。出发前,麦克・马丁问道:“不介意我和你们一起去吧?也许你们需要一名翻译呢。”

这支海勤团小分队的指挥官是一名海军陆战队上尉,而马丁是一名空降兵上校。当然没人反对。马丁上了第二辆车,坐在了司机旁边。在他的身后,两名海军陆战队士兵蹲伏在一架点三○口径的机关枪后面。他们驱车朝北驶去。这是一次长达六个小时的行程,穿过萨朗山口来到北方平原,继而是马扎里沙里夫,最后抵达卡拉伊贾吉城堡。

卡拉伊贾吉屠杀战俘事件的起因在当时颇具争议,这种争议以后还将持续下去。但故事情节本身引人入胜。

西方媒体从不会因为把事情完全搞颠倒而感到难为情,他们坚持把那些战俘称为“塔利班”,其实不然。事实上,除了六个偶然混进去的阿富汗人,这帮战俘都是战败的“基地”组织的人。他们来到阿富汗是专门为了“圣战”——战斗和捐躯的。所以,从昆都士用卡车运送到卡拉伊贾吉来的,是亚洲最危险的六百个人。

在这六百名战俘中,大概有六十个人不是阿拉伯人。这些非阿拉伯人又分为三种。首先是车臣人,他们认为在昆都士被选中后发回俄罗斯等于是去送死,于是躲开挑选来到了卡拉伊贾吉。还有反政府的乌兹别克人,他们也认为回乌兹别克斯坦只有死路一条,于是也躲了起来。再就是巴基斯坦人,他们由于偶然的差错没被遣送回国,其实他们如果返回巴基斯坦,是会获得自由的。

剩下的就是阿拉伯人了。与许多留在昆都士的塔利班成员不同,他们是志愿兵,而不是被强征当兵的。他们全都是极端狂热分子,都经过“基地”训练营的战斗训练,知道如何凭勇气和技术去战斗。而且他们对生死并不关心。他们祈求真主的无非是在死去时能够搭上几个西方人或西方人的朋友,这样他们就能成为一名烈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