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 明之卷三 镇长之死 ](第3/4页)

段一赶忙摇了摇头,将脑中那些反复播放的不适画面忘掉。

参加饭局的一共包括五个人,除段一外,还有周彬轩、周洪生、周岳生和一位叫李富贵的人,他是镇上派出所的负责人,是刚才在杀人现场时周彬轩介绍给段一的。这位李富贵性格很随和,整日乐呵呵的,周家的人都与他关系不错,亲切地称呼他为“老李”。

“老李,这次这件事,包括上回舅舅的事,都拜托你费心了。”周彬轩举起酒杯,用略带忧郁的语气说道。接着他把酒杯伸上前,示意老李举杯。

“客气,客气,你放心,我一定尽力而为。”老李与周彬轩碰杯后,将杯子里的酒一饮而尽。

落下酒杯后,周彬轩又斟满酒,打算敬段一,但被段一以不会喝酒的名义回绝了。

“到目前为止,你对这两起命案有什么头绪吗?”周彬轩丝毫没有因为被拒绝而感到恼火,他问道。

“暂时还没有,先等待县里警方的验尸报告出来再说吧。”段一说,“我还对被杀的镇长一点都不了解呢,想多听听关于他的事,特别是他的个人生活方面。我想,如果我们能找到他与叶国立的交际圈的交叉之处,凶手也就很容易确定了。”

段一之所以提出了这样的要求,是因为早上对周培鑫和周培增说过的话比较在意。

“镇长他……”刚才连灌四五杯黄汤的老李忽然开口了,他面颊上已经出现一整片绯红,口气也因为喝酒变得支支吾吾,“镇长……其实是个好官。”

老李的这种说法很是暧昧,真正风评好的官员是不需要格外强调“是个好官”的,既然老李这么说,那表示,镇长在镇民中的形象可能不太好。

“对呀。”周彬轩接过老李的话,语气十分诚恳,“镇上的人都对镇长有些误会……虽然我不知道镇长被杀是不是源于这些误会,但平心而论,镇长真的是个好官。”

两人的一唱一和让段一疑惑了:难道镇长真的是个清官?

“有很多人讨厌镇长吗?周培鑫和周培增两位老先生所说的事情,到底是真是假?”段一最后决定不再拐弯抹角,他直接问道。

“已经老年痴呆的人说的话,当然不可信。”周洪生发言了,同样是那种硬邦邦的语气,似乎只要一提到他的两个堂弟,周洪生的气就不打一处来。

“虽然不能说镇上每个人都很讨厌镇长,但对他有意见的确实不在少数。”周岳生用嗔怪的眼神看了哥哥周洪生一眼,补充道,“不过,我觉得这在很多情况下都是一种误解。”

“镇长名叫邹光耀,据说这个姓是几百年前镇上的第一大姓。”这次发言的是周彬轩,“据说,这个镇在历史上曾叫作邹镇,几百年前,这个镇上还几乎都是邹姓人,后来因为连续遭遇几次大的人口流动,现在小镇里几乎没有几家姓邹的了。我想镇长之所以受到排斥,有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他的这个姓吧。”

“邹这个姓怎么了?”段一问。

“镇长是外地人,后来通过考试调到这里来当基层干部,之后通过不断地考核和晋级,最后升为镇长。其实他真的是个不错的官,但是……”周彬轩咽了一口唾沫,继续说道,“镇长是文化人,他查过家里的家谱,确定自己祖宗是镇上人,于是他一直把自己到这里担任镇长戏称为‘皇帝复辟’。”

“这不过是句玩笑话嘛,不至于因为这个与村民发生什么矛盾吧?”

“但是问题在于镇长的性格……怎么说呢,是那种很神经质的类型,要不是这样,他也不会与舅舅那种人交上朋友了。”周彬轩皱了皱眉头,继续说道,“他喜欢把自己摆在高高在上的位置,这就让小镇里很多年长的有权威的老人很气愤,特别是他一再提自己是‘皇帝复辟’,而且镇长今年也只不过是三十五岁,这种太过自大的性格,在相对封闭、讲究传统的镇里,是很吃不开的。”

“哦?镇长只有三十多岁?对于现在的公务员来说,仕途已经算很顺畅的了!”段一叨了一口菜,边咀嚼边说,“看来他确实很有能力和手腕。”

段一只在今天上午见过镇长,而且还是已经变成尸体的状态,更何况,命案现场如此骇人恐怖,镇长的头被袭击得面目全非,遍地血迹。尽管他的尸体就躺在那里,镇上的警察碍于周家的面子也没有禁止段一靠近,但段一实在没有勇气与那瞪得浑圆的死者眼珠对视,也就一直不清楚镇长的长相,更无从知道他的年纪。只是依照段一往日在电视上看到的镇长的通常形象,猜测镇长应该五十岁左右。

“说实话,镇长在位的这段时间,真的做了不少好事,带动了我们镇里的发展。”老李说道,“可是不得不承认,由于拉动经济的一些政策并不适用于每个家庭,因此造成了镇里一定程度的贫富差距,这也就招致了镇里一些人的怨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