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一个奇人(第2/3页)

这时候,村民一下就明白了,尚远秋不是真的要带日本人挖鼎,因为司母戊鼎根本不在村子的西北方向,他这么做,只不过是在拖延时间,给村民制造转移大鼎的宝贵时机。

任谁都知道,尚远秋是飞蛾扑火,引着日本人白绕圈子,最终只会死路一条。

这一下,所有人,包括吴希增还有其他那些平时半民半匪的村民都彻底折服了,觉得尚远秋是一条铁铮铮的汉子。

尚远秋把日本人引走以后的具体情况,在史料中有详细的记载,这不是凭空杜撰,因为当时几乎整个五官村的村民,都目睹了那一幕。

在尚远秋把包括井东三郎在内的差不多四百名全副武装的日本士兵引到西北方向之后,那边就发生了非常突然的变化,天空仿佛被乌云给彻底遮盖了,一道一道人们从来没有见过的粗大的天雷,在乌云里翻滚,雷云伴着狂风,那风大的几乎无法形容,合腰粗的大树接连被大风卷倒了几十棵。

人们都吓坏了,因为当时的一幕,用天崩地裂来形容也不为过。

天气的异相持续的时间不长,等到狂风和雷霆过去之后,被尚远秋引到西北方的日本人,无声无息的死了一大半,遍地都是尸体,幸存下来的日本人,都和傻了一样,坐在泥泞的地上不断的发抖打颤。

紧接着,尚远秋回来了,他的脸色不怎么好看,只跟村民交待了一句,把鼎藏好,不要让任何人挖走,然后,尚远秋离开。

从某种角度来说,吴希增那帮人是把尚远秋当英雄看待的,要知道,在当时的环境下,想全歼一支四百人的日军部队,需要多少兵力,需要多少火力支援,日本军队的战斗力和战术水平,在二战初期的亚洲绝对首屈一指。

但是,尚远秋就是做到了,无论他用了什么办法,耍了什么花招,反正保住了司母戊鼎,让抢夺这尊宝鼎的日本人几乎全军覆灭。更关键的是,这件事好像真的把日本人给吓住了,从那次开始,一直到抗战结束,日本人再未踏入五官村一步。

司母戊鼎之后的经历,就比较简单,抗战胜利之后,大鼎由国民政府挖掘,运送到南京,全国解放之前,国民政府把很多文物带到了台湾,他们原本也把司母戊鼎列为必须带走的重器之一,但因为鼎身庞大,又非常沉重,导致计划搁浅。

至于这件事的主角尚远秋的下落,众说纷纭,有人说他去了台湾,有人说他曾经回过五官村,但真正的去向,没有谁可以说的清,不过,后世人对尚远秋的评价很高。

“这人果然蛮牛逼的。”听完大头的讲述,我也很折服,试想一下,在屠刀和野兽面前,有几个人能从容淡定,泰然自若,最终还能把敌人杀了,把鼎保住?根据当时的情况来看,尚远秋可能有什么异于常人的本事,那个时候的人大概还不知道,司母戊鼎隐藏着太多太多的秘密。

大头说,尚远秋在解放后可能真的去了台湾或者香港,一直到前几年才回大陆。他喜欢古玩文物,而且又有钱,所以很快就跟古行里的一些人混熟了。

“这老头儿的命够硬的,今年有多大了?少说也得一百岁靠上了吧?”我问大头:“你见过他?”

“见过一次,但是没真正看见他人。”

大头受尚远秋委托的时候,曾经到西三环一个私人会所跟尚远秋见了见,但尚远秋的规矩很大,会客室中间拉着一道帘,大头和尚远秋是隔着帘子说话的。

我就有点纳闷,按照大头的讲述,尚远秋应该是不差钱的,为了古董,很舍得造银子,大头在古行里面,不是势力最大的,也不是门路最广的,我奇怪,尚远秋为什么会找大头来帮他做事。

“你不是古行的人,你不懂。”

大头告诉我,古行里的一些金主要找人办的事,多半是不见光的,而且事情背后会有隐情,找古行里势力很大的团伙去办事,成功率可能高一些,但真拿到东西以后,团伙也许会抓住金主的软肋,压着东西不交,趁机加价,金主如果的确需要这东西,就只能吃哑巴亏。这还只是金钱上的损失,要是事情比较复杂,而且背后有搞头,大团伙经过衡量利弊之后,还会撇开金主,自己单干。

所以,很多金主宁愿找大头这样的人,因为他们知道,大头没有那么大的野心,他只求财。

“能告诉我吗?金主找这些青铜碎片,有什么用?”我自己琢磨了一下,尚远秋托大头找青铜碎片,说明他肯定知道青铜碎片的用处,这些线索,我很缺乏。

大头没有马上回话,又点了一根烟抽,他挺讲信用,要是在外头的话,估计我拿刀架在他脖子上,他也不会跟我交底,这是职业操守,没操守的话,以后就不好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