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最后的摊牌(第3/6页)

“最后,我不放心那个驯兽师王师傅,因为他是一个借助仪器发出声音的人,而故人也正是用仪器发出假声,任何正常人的思维都不会放过这一点。但我们没有理由说王师傅设计了这一切,即使他知道自己的悲剧是源于徒弟冯嘉,但也无法和陈若梅的事情牵扯上。可他总是一个有问题的人。我确信白铁给他看了冯嘉出事时的录像,而他让白铁来找我,这说明他想知道事情的真相。于是我再次偷偷到了他的住所——这是前天的事,我没告诉任何人。我偷偷潜入他家中——南宫知道了肯定又会发怒——但我顾不了那么多。我不知道自己想去寻找什么,但总觉得这人家里是暗藏秘密的魔洞。”

“那你发现了什么?”南宫问。

“没想到那王师傅灵敏无比,他很快就发现了我,我只好跟他道歉,然后把他徒弟之死的真相告诉了他。对此他一点反应也没有,于是我们找别的话题聊了起来。我旁敲侧击地问他,认不认识一个叫陈若梅的人,他说不认识。我又说了周立、申宣、阳浊等持牌人的名字,他还是说不认识。当我提到庄信这个名字时,他忽然说,他看过这个作者的书,不知道我说的是不是这个作家。”

“哦——”在场好几个人不约而同地应了一声。

“我告诉他我说的庄信就是这个作者。然后他指向书柜,我看到那上面放着很多书,其中几本是庄信写的。本来这是很正常的,他看过几本庄信的书,仅此而已。但是我心里本来已经在怀疑作家了,于是我和他聊起了庄信。想不到这个王师傅一旦打开话匣,并不像先前那般冷漠。我们聊了很久,他告诉我,他曾和一个人同样地聊起过庄信的作品。‘他不是个大作家,’他说,‘但想不到还是有人愿意读他,聊他。’

“我问他那个人是谁。他告诉我,他不知道那人的面容,因为他总是背对着客人的,就像他也不知道我的面容一样。但那人自称是庄信作品的爱好者,‘真奇怪,’他说,‘我这几年一共见了两个陌生人,就是你和他,你们都跟我聊起庄信的作品。’

“我问他那个人为什么会来拜访他并聊起庄信的作品,他说他们是碰巧在网上认识的。他隐居在此地后,生活中就只剩下两件事:看书和上网。本来他不知道网络这玩意儿,但一旦接触,就发现这东西正适合他这样的人。他总是把书评写在网上,在这里他还可以写出自己真实的人生状况。有个网友对他很感兴趣,他们彼此都觉得很投机,于是他告诉了对方他的地址,那人就登门拜访了。而当他们聊起庄信时,这网友表现出对庄信作品的深刻理解。他曾说,庄信后期的作品表现出对一种残缺不全的人生的特殊感受。这正符合王师傅的阅读心理,正因为如此,王师傅很爱读这个作家的作品,同时和这个网友也聊得很投机。

“我问他,你和这个人还聊了什么?他说,聊得很多,包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说,聊起过你用的声带发音器吗?他说是的,那人还专门问起了这种仪器。他向那人作了详细的介绍。这种仪器使用起来并不是那么简单的,得熟练才行。

“这一刻,我忽然明白了,这个与王师傅畅谈的人就是故人。正是因为和王师傅谈过,他才知道去使用这种声音改变仪。我又想起阿阳被绑架后,她以自杀威胁钝刀,而钝刀不能发出声音,就找来了故人——这个环节在之前已经推导过了,为什么要找来故人那么麻烦?故人和钝刀的说话方式是不一样的,故人为什么不直接把变声仪交给钝刀?原因现在可以解释了:因为钝刀无法熟练运用这种仪器。总之,故人使用变声仪,是源于王师傅。也许这是个偶然,也许这是故人事先设计好的,但不管怎样,他从王师傅那里了解到了这类仪器的使用方法。

“那么那个网友就是故人,他是谁?由于我已经怀疑作家,所以自然往作家身上想。如果说有一个人对庄信的作品非常了解,那当然就是他本人了!他明白自己创作时的心境,所以他能在王师傅面前很好地解读作品。

“各位,由此种种,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相信,正是我们的作家策划了这一切呢?”


“有一点我不明白,”南宫说,“我记得你说过,故人曾经打电话来,而作家和钝刀都在场……”

“对,我记得有两晚的电话,一次是冯嘉被狮子咬死那天,大家惊魂未定。另一次是演员刚离开,故人就打电话来,那时作家还在我的公寓里,钝刀也在。但我回忆了那两段对话,我相信那是用录音机录好的声音。冯嘉丧命那天的电话,故人说了一通就挂断了,并没等我回话;而第二次呢,我发问结束后,故人的说话好像很急迫,并没有等我把话说完就开了口,那是他预料到我刚开口时要问什么,预先算定了时间,但他不可能算到我后面要说什么,所以完成一轮对话后电话就断了,我想那段录音可以随便雇用一个人在公共电话上放出来。作家这样做,也许是想把我的注意力从故人是持牌人上移开。因为,如果你接到一个电话时,有几个人正在你面前,潜意识里,你就不会去怀疑面前的人就是打电话的人。可是,作家很快意识到这个办法有点蠢,因为两次申宣都不在,如果我足够聪明,就会想到这是有人故意在把疑点指向申宣。所以他决定事后再用一次这种方法,来掩饰前面两次的不合理。他第三次用这种方法是在我发现陈若梅的画像以后,那次申宣也在场,这样,情况就变得比较平衡了,我不会想到有人在故意误导我,同时,我对故人是谁的怀疑也会保持在持牌人之外,是这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