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秦岭的忠诚 第四章 邓先的死(第4/6页)

“小纰漏罢了,徐永他自己也承认他并不在这条线上工作。如果他是存心撒谎,本来是可以撒得更漂亮一些。”

“你认为这在多大程度上可以消除他的嫌疑?”

“七成,不,或许八成可能。我不想太乐观。”

这时候一直沉默不语的杜弼这时候摆了一个犹豫的手势:“理由还不太充分,但我认为差不多该进入‘烛龙’的话题了。”

“英雄所见略同。”荀诩点点头,把手里的毛笔滤了滤墨,放回到笔架上,“看看这一次他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故事。”

三月十三日,中断了一天的询问工作再度开始。

有了先前几天的磨合,徐永已经慢慢习惯了这种形式的谈话。他一进屋子就与荀诩、杜弼两个人友好地打了个招呼,然后自己坐到了铺着茵毯的坐榻上,表现得很自如。这几天悠闲富足的生活让这名魏国的督军发福了,脸边缘的曲线明显向外扩张,面部皮肤开始反射出一层若有若无的油光。

“徐督军昨天过得可好?”荀诩和气地问道。

“还好,还好,托您的福。”徐永盯着荀诩的眼睛,意味深长地说道:“荀大人昨天过的一定很忙吧?一天都没看到您。”

“唔,是啊。”

寒暄到这里就结束了,荀诩和杜弼决定先不向他透露邓先的详情。这可以让徐永因为不知道自己的情报是否已经得到证实而觉得惶惑不安;急于获得信赖的他也许会主动提供出更多东西。这也算是一个小花招。

杜弼和荀诩对视一眼,彼此略微点了一下头。杜弼将毛笔拿起来,取掉套子握在手里,荀诩则开口问道:

“徐督军,你能谈谈曹魏安插在蜀国内部间谍的事情吗?”

“我不是已经谈过了吗?那个邓先,你们还没有去确认?”徐永诧异地反问。

“我们仍旧在确认,明天也许就会有结果。”荀诩从容地回答,“现在我们想知道的是,你还知道其他间谍的名字吗?”

徐永想了想,摇摇头说:“我负责的不是这个领域,除了邓先我想不到其他的人名了。”

“你从来没听过你的同僚谈论过,或者在某一份文件中看到过类似的蛛丝马迹?”杜弼问。

“我那时候又没打算要逃亡,即使有看过恐怕也已经忘记了。下次我会注意的。”徐永的话让屋子里的人发出一阵小小的笑声。

“我们现在的工作就是要让你想起来,这对我们相当重要,对你也是。”荀诩和颜悦色地施加着压力。徐永感受到这种压力,于是尴尬地垂下头去想了很久,最后还是抬起头用力摇了摇:

“我所能想起来的另外一个人名是黄预,不过我记得那个人早在两年前就已经被捕了。”

杜弼下意识地看了荀诩一眼,那件事和荀诩有着很大关系。荀诩对此却没表现出任何反应,他平静地捏了捏下巴,问道:“你说得不错,黄预已经在两年前被处斩了。不过那其事件的背后还隐藏着另外一个人;你既然知道黄预,那么应该也可能听到他的名字才对。”

“有这样的事?那是谁?”徐永有些惊讶,杜弼仔细注视着他的表情,但无法分辨这惊讶是真的还是演技。

“我们不知道,只知道这个人隐藏在南郑内部,并且极端危险。”荀诩说到了关键之处,语速开始放慢,“我们唯一掌握的只有他的别称。”

徐永等待着荀诩说出来,他的眼神变得严肃起来。

“烛龙,这是他的别称。你能回想起来什么吗?”荀诩说出来的时候,全身像是释下了很重的担子,一阵轻松。

这个名字没有给徐永带来任何情绪上的波动,至少杜弼没有观察到任何波动,似乎这是一个完全无关的路人名字。徐永双手十指交叉搁在腿上,皱着眉头拼命回想了半天,最后还是摇了摇头,表示从来没有听说过“烛龙”。

“事实上……”徐永还补充道,“魏国间军司马对于间谍的命名有自己的一套规则,多是以天干加州名来称呼,比如邓先的别称就是‘丁兖’。至少在我接触到的人里,没有用古代神兽取名的。间军司中很少有人看过《山海经》。”

荀诩失望地朝杜弼摆了个手势,询问暂时告一段落。

从门口走进两名卫士,客气地把徐永带去了隔壁屋子里去,那里有备好的酒肉水果,甚至还有两名歌姬,她们是特意被借调过来的,荀诩自己掏的腰包。

等到徐永离开以后,荀诩啪的一声将毛笔丢在案几上,烦躁地吸了几口气,对在一旁默默整理着记录的杜弼说道:“辅国,你觉得怎么样?”

“不好说,但至少他的话完全可以自圆其说。”杜弼不紧不慢地说道,“我没发现什么矛盾之处。”

“这才真是让人感到厌恶。”荀诩恨恨地咬着牙,“我不怕那些把真相藏起来的说谎老手,我有的是办法撬开他们的嘴;最讨厌的莫过于那些确实毫不知情的家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