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午井小亭(第3/4页)

司马迁摇摇头叹道:“尧舜之时,在街衢要道口,树立‘诽谤之木’,用来倾听民意。人有不满,都可以刻字于其上。到今世,却有了‘腹诽’之罪,唉……”

成信带着小儿,共骑一马,出了扶风城。

他想那盗马贼有汗血马,身手又快,不敢轻忽,不停挥鞭打马,向南疾奔。很快到了湋河,左右看看,并没看到伏兵踪影。不由得暗叫可惜:这里果然是伏击的好去处,上千兵马藏在密林山凹里,却丝毫不露行迹,若不是计谋泄露了,那盗马贼定然逃不掉。

他心里想着,马却丝毫不减速,飞快奔上石桥,驶过南岸,继续疾奔,又行了七八里,到了午井亭。

这时已是黄昏,夕阳如金,秋风寂寂,亭子空落落立在路边,远近看不到一个人影,更见不到伏兵。

成信心里纳闷:这里毫无遮挡,一望无余,不知道人马藏在哪里?

“来了!”韩嬉道。

硃安世双腿一夹,忙要奔出,韩嬉制止道:“不要急,再等等。”

远远见那匹马奔到午井亭边,忽然停下来,马上隐隐两个人,一个成人,一个孩子。那个成人跳下马,又把孩子抱下来,一起走进亭子。片刻,那个成人转身离开了亭子,翻身上马,继续向南奔去,孩子则留在亭子里。

硃安世睁大眼睛,仔细辨认,小小一点黑影,看不清是否驩儿。

“好了,走!”韩嬉打马前冲,硃安世和赵王孙忙紧跟上去。

三匹马疾疾奔行,等奔近一些,硃安世渐渐看清楚,亭中的孩子果然是驩儿,他惊喜不已,不由得朗声大笑。

汗血马跑得最快,等硃安世赶到时,韩嬉已经站在亭中,伸手揽着驩儿肩膀,笑吟吟等着。

“硃叔叔!”驩儿大叫着跑出来。

硃安世跳下马,张开臂抱住驩儿,欢喜无比,如同见到自己儿子一般,接连把驩儿抛向半空,驩儿又叫又笑。

“好了,赶紧走吧,待会儿就有人来了。”韩嬉催道。

话音刚落,一阵蹄声从东北面草坡上传来,转头一看,八匹马疾速冲下草坡,向亭子这边奔来。

硃安世抬眼张望,心猛地一沉:八匹马上的人都是苍色绣衣,人人手执长斧,夕阳下斧刃金光闪耀。

成信奔了几里,又回头时,午井亭已经小如一顶冠帽,却不见了小儿,不知道是因为远看不清,还是小儿已经走了。

成信越发纳闷,却只能照吩咐继续奔行。快到渭河时,见前面一大队人马奔过桥来,近些一看,认出是郿县县令率队,成信忙跳下马,在路中央等候,队伍奔到,郿县县令也认得成信,喝住人马,在马上问:“成掾史?你为何一人赶来?贼人已经捉住了?”

成信大惊:“减大人不是命你在午井亭埋伏?你怎么才赶来?”

“什么?减大人是命我酉时四刻,到湋河口会合啊。”

“计划已变,你难道不知?”

“我只接到这一道旨令,并未听说计划有变。”

成信惊得合不拢嘴:“那小儿我已丢在午井亭了!”

成信急忙上马,狠命抽鞭,打马回奔。到了午井亭,见亭里空空,哪里有小儿踪影?

成信呆在原地,全身僵住。

郿县县令随后赶到,下马过来,连声询问,成信却像是中了邪一般,大张着眼,根本没听到。

半晌,一骑快马从北边飞驰而来,是兵曹掾史手下信使,那信使见到成信,急停住马,跳下来大声问道:“成掾史,你是怎么了?为何不依计行事,打马就奔过湋河,不停下?那小儿在哪里?”

成信这才回过神,他毕竟历练已久,随即明白:自己被减宣设计陷害!

百口莫辩,唯一之计,只有逃走,他偷看看左右,趁人不备,奔出亭子,飞身上马,打马就奔。

郿县县令先前已经起疑,见成信逃走,忙喝令:“成信私放罪犯,速速缉捕!”

成信见后面人马纷纷追来,只有拼命加鞭,尽力狂奔。东边几十里是天子苑囿上林苑,他曾在里面任过职,那里岭谷幽深、湖河纵横,可以暂时藏身。便打马向东,奔往上林苑。

郿县县令率众紧追不舍,大声命令:“不要让他逃进上林苑!”

几十里马不停蹄追逃,很快奔到上林苑,眼看成信就到奔进苑门,郿县县令急命手下放箭。

顿时,箭矢如雨,疾射向成信,成信听到箭响,不敢再直奔,拽马左右躲闪,箭羽纷纷射中上林苑门楣、门柱、两旁树干。

成信躲闪之即,捕吏追得更近,连连发箭,成信再难躲避,背上接连中了几箭,摔下马,折颈而亡。

  1. 《史记·孝文本纪》:“古之治天下,朝有进善之旌,诽谤之木,所以通治者而来谏者。”
  2. 《史记·酷吏列传》:“(减宣)为右扶风,坐怨成信,信亡藏上林中,宣使郿令格杀信,吏卒格信时,射中上林苑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