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南下荆州(第3/4页)

荆州、长沙正好一条路,硃安世、韩嬉、驩儿三人再次同行。

硃安世怕走急了惹人注目,便有意放慢行速,并不急着赶路,三人一路说说笑笑,甚是开心。

驩儿时刻都握着那只木雕漆虎,喜欢得不得了。

三个多月后,才到了荆州府江陵,此时已经春风清暖、桃李初绽。

韩嬉先去打听,刺史扶卿不在江陵,去了江夏等地巡查。

硃安世道:“江夏在东,长沙在南,我们就此告别。”

韩嬉略一迟疑,随即道:“既然都到了这里,我就先陪你们去了了这桩事。”

“你的亲事怎么能耽搁?”

韩嬉并不看他,轻抚驩儿的头发,随口道:“你不必操那么多心。”

“嘿嘿——”硃安世不好再说。

于是三人又向东赶去,到了江夏,扶卿却又已离开,北上巡查去了,一直追到襄阳,才终于赶到。

韩嬉打问到扶卿在驿馆中歇宿,便道:“这事得尽量避开眼目,我们还是夜里偷偷去见他。”

硃安世点头道:“我也这样想,而且也得防备那人未必可信。”

两人先找了间客店,住进去休息,仔细商议了一番。

韩嬉去找来根竹简,问店家借了笔墨,又让驩儿写了“孔壁论语”那四个古字。

到了夜里,硃安世背着驩儿,与韩嬉悄悄从后窗跳出去,避开巡夜的更卒,一路来到驿馆。按照商议好的,韩嬉去前院,硃安世带着驩儿去后院。

硃安世到了后院墙外,用腰带束紧背上的驩儿,见左右无人,用绳钩一搭,攀上墙头,翻身跳下,躲在墙根黑影里等着。

不多时,隐隐见前院冒起火光,随后有人大叫:“马厩着火啦!”

这是他们约定好,韩嬉到驿馆前院,在马厩放火,引开驿馆中的其他人。

很快,后院几个房间里奔出十几个人,全都向前院奔去,后院顿时悄无声息。

硃安世继续偷望,见一个小吏匆忙跑过来,到中间那间正房门前,朝里恭声道:“扶卿大人,前院着火了。”

里面传来一个声音:“火势如何?”

“不算太大,众人正在扑灭。”

“好,你也赶紧去帮帮手。”

小吏答应一声,又急急向前院奔去,随即房门吱呀一声打开,一个人走出来,站在檐下向前院张望。

硃安世见院中无人,便牵着驩儿走过去。走到近前,那人才发觉,吓了一跳,厉声问道:“什么人?”

“你无需惊慌,在下是受王卿所托,有事前来相告。”

“哪个王卿?”

“御史大夫王卿。”

“哦?御史大夫王卿去年不是已经过世?”

“对。他临死前托付,让在下务必将一样东西交给你。”

“什么东西?”

硃安世将那支竹简递给扶卿,扶卿满脸狐疑,接过去,就着屋内射出的灯光,仔细一看,顿时变色:“这东西现在哪里?”

“这孩子记在心里。王卿让我带这孩子来背诵给你。”

扶卿向驩儿望去,十分惊异,随即望望左右,忙道:“先进去再说!”

刚进到屋中,扶卿立即关起门,硃安世四处扫视,屋内并无他人。

在灯光下,才看清扶卿的容貌,略弓着背,皮肤暗黄,胡须稀疏,眉间簇着几道皱纹。

扶卿又盯着驩儿仔细打量了片刻,问道:“你真的会背古文《论语》?”

驩儿点点头。

“你名叫孔驩,是不是?”

驩儿眼现困惑,硃安世更是诧异:“你认得这孩子?”

扶卿摇头道:“我没有见过,但除了他,世上还有谁能得传孔壁《论语》?”

硃安世震惊无比,但随即恍然大悟:这古本《论语》出自孔子旧宅,孔安国将它献入宫中之前,必定是读过,甚而抄写过副本。这是他祖上遗留,比任何珍宝都贵重,自然不愿让经书就此消亡。外人他不敢传,但自家子孙必定是要传的。驩儿如此年幼,就能背诵,又姓孔,当然该是孔子后裔!

想到此处,再看看驩儿,他仍不敢相信,这个与自己朝夕相处三年的可怜孩子竟是声名显赫、堂堂孔家的子孙!

一时间心乱如麻,他忙定定神,问道:“孔驩是孔安国什么人?”

“孙子。”

“孔安国现在在哪里?”

“早已过世。”

“什么时候?”

“九年前。”

“孔驩的父亲呢?”

“他父亲名叫孔卬,也是同年死去。孔安国合家遇难,同日亡故。”

“哦?什么缘故?”

“中毒。”

“因为古文《论语》?”

扶卿蹙眉不答,神色忧惧。

驩儿则睁大了眼睛,望着扶卿,满眼惊惶。

硃安世却随即大致明白:孔安国私藏古本《论语》一事定是被人泄露告密,遭到其他官吏谗言陷害。他全家同日而亡,或是被人投毒,也或是孔安国畏罪自杀,甚而是刘老彘亲自下旨,将他全家毒杀。只有驩儿的母亲带着他侥幸逃脱,定是孔安国临终遗命,驩儿母亲才将古文《论语》传给驩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