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淮南疑案(第2/5页)

硃安世一见大怒,料定其中必有古怪,心中焦躁起来,便不再客气,一把拽住那门吏衣领,顺手一甩,将他摔到台阶下,随后抬步跨进门槛。那几个仆役见状,一起涌过来,挥棒就打。硃安世抬腿踢翻一个,挥拳打倒一个,又夺过一根木棒,连舞几棍,将余下的几个全都打翻在地。

他扔掉木棍,大步走进院中,一边走一边高声叫道:“驩儿!驩儿!”

又有几个男女仆役奔出来,硃安世毫不理睬,继续走向正厅。那几人见他这般气势,都不敢靠近。刚到正厅,只见两个奴婢扶着一位老者迎了出来,那老者年过六旬,身穿儒服,须发皆白。

硃安世前次夜探时见过,便停住脚问道:“你是孔延年?”

老者微微颔首:“正是老朽。”

“我是来看驩儿的。”

“驩儿不在这里。”

“哦?他去了哪里?!”

“长安。”

“他去长安做什么?”

孔延年神色微变,脸现愧色,犹豫片刻,才答道:“御史大夫杜周传令,命我将驩儿送到长安——”

司马迁将史记书简搬回了家。

现在这些史简不必再掩藏,卫真乐呵呵将它们一卷卷整齐排放在书架上,司马迁坐在一边,呆望着,心绪如潮。

命运如此翻覆,让他有些不知所措。升任中书令,于他非但不是喜事,倒像是嘲弄,就如打残一条狗,而后丢给它一块肉。狗或许会忘记旧痛,安享那块肉,但人呢?何况天子连丢给他两块肉,官位高升是一块,续写史记是另一块。纵使他不屑第一块,那第二块呢?

他觉得自己真如那条残狗,嗅望着地上的肉,怕鞭子棍棒,不敢去碰那肉,但腹中饥饿,又舍不得弃之离去。

柳夫人轻步走过来,司马迁忙假意展开一卷书看。柳夫人略停一停,注视了片刻,随后转身走到书架边,伸手轻抚那些史简,轻声感叹道:“十年心血总算没有白费,终于又都回来了。谁能想到这半架书简,竟装着几千年古史。多少圣王暴君、贤良奸佞,全都成了白骨,化作了土,魂却全都聚在这些书简里。还有一半世事风云、豪杰英雄等着被收藏到这里。当今世上,读书写文的人无数,却唯有你能完成得了这桩伟业,我能为你之妻,替你碾墨洗笔,在万千女子中,也算无上之福了。”

司马迁知道妻子看破了自己的心事,在宽慰自己,暖意如春水般融化他心底坚冰。而且妻子这番言语,绝不是泛泛空言,能完成史记,就算被残受辱,又算得了什么?

他长舒一口气,一年多来第一次露出点笑容,向妻子诚恳道:“我知道了,我不会再自寻烦恼,定会完成史记!”

司马迁展开一卷空白竹简,挽袖执笔,蘸饱了墨,开始书写。

柳夫人走到案边,跪坐下来道:“墨不够了,我来碾!”说着从墨盒中抓了一撮墨粒放到砚台中。

“主母,让我来!”卫真赶过来,拿起研石碾起墨粒,便碾边和柳夫人相视偷笑。

在狱中时,司马迁腹稿已经熟拟了不少,文句流水般涌泻而出。

他已经很久没有这般畅快,凝神聚精,下笔如飞,全然忘记了周遭一切。

然而当他写到淮南王刘安时,忽然停住笔。

柳夫人正提着壶轻手给他斟水,卫真也正忙着调墨,见他抬起头,两人都停住了手,一起望向他,却都不敢出声。

司马迁转头问卫真:“你还记不记得淮南王刘安一事?”

卫真忙道:“记得,那次回京的路上咱们提到过他。”

司马迁低头沉思片刻,淮南王档案在宫中,不过父亲或许会留下些评述,于是便起身到父亲藏书书柜前,找到元狩年间的记录,抽出一卷正要查看,卫真凑过来道:“主公是找刘安的记录吗?去年我没事时,已经找过了,在这里——”他抽出另一卷,展开竹简,指着道:“我都查过了,只有这一句。”

司马迁一看,上面那句写着:

淮南王谋反,惟见雷被、武被、刘建三人状辞,事可疑,惜无从察证。

卫真问道:“这三个人是什么人?”

司马迁答道:“雷被、伍被二人均是淮南王门客,当年刘安门客数千,其中有八位最具才华,号称‘八公’,雷、伍二人都位列其中。后来,雷被触怒刘安太子刘迁,便赴京状告刘迁,天子下旨削夺了刘安两县封地。刘安心中不平,与伍被等人谋划反叛,谁知伍被又背弃刘安,告发反情。”

“刘建呢?”

“刘建是刘安之孙,其父是刘安长子,却不得宠,未能立得太子。刘建心中忌恨,便也赴京状告伯父刘迁。天子命吕步舒执斧钺,赴淮南查办,刘安畏罪自杀,王后、太子及数千人牵连被斩,淮南国从此灭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