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第2/4页)

几个夏天之后,她学会了如何辨认不同的瓣面;爷爷没能骗过她的时候,她乐得咯咯直笑,于是她越来越喜欢和爷爷一起共度时光。那些宝石连着她内心深处某种非常基本、非常原始的东西,那是一种闪闪发亮、纯净而美好的东西——只能意会却说不明白。

第二天,她乘公交车来到市中心的埃里温宝石厂。亚美尼亚的钻石业也许永远无法和安特卫普、以色列,甚至是纽约的相媲美,却也是个生机勃勃、不断壮大的行业。这家工厂从俄罗斯获得原石,加工成精美的饰物,然后运回俄罗斯销售。近来有传闻要成立合资企业,以拓展东方之外的市场,因为人人都爱宝石!

经理问她都有些什么技能,她说几年前当过学徒;尽管知道设备已经升级,但她相信自己会学得很快。经理问她究竟想干什么,她回答说“起瓣”;经理大笑起来,然后朝其他切割工指了指。

“你,能干那些工艺大师的活儿?”

她看着经理的眼睛,经理也回看着她。经理后来承认说,当时就知道她在撒谎;不过,她身上有某种东西引人注意:她的表情充满自信,甚至是坚毅。好像她胆敢要经理挑战她!即使她是在说谎,却也能这么镇定自若!这种气质引起经理的浓厚兴趣,于是聘用她来照看设备和打扫车间地面。工资没有多少,只有几个德拉姆2,但她可以在空闲时间观看那些切割工干活儿——要是他们不反对的话。

第二天,阿琳就上班了。与爷爷的小作坊不同,这是家大工厂。每个工作岗位都有专业的分工;锯切或是抛光人员不进行劈割,没有人从头至尾完成所有工序,甚至切割工也只是熟练一两个瓣面。厂里进进出出的宝石数量大得不得了——钻石太多了,阿琳从没见过这么多!

她上任后,首先整顿储存室;当时的情况非常混乱,用品、工具和原材料丢得到处都是。她首先把刀具、钻石夹和刀柄脚按尺寸归类,再把所有东西都贴上标签,建立跟踪记录,登记谁在什么时间使用了什么,何时归还的;因为钻石粉和工业钻石都非常珍贵而奇缺,她要确保切割工们需要什么就能及时拿到什么。

盘存清楚以后,她要求自己,需要补充物料时及时通知经理,并提交周报;还提出有关员工签到的新制度,以便管理部门能及时了解他们的生产效率。然而,她清楚地知道,处在新政治环境下的员工不会容忍工厂监视他们的日程安排,于是建议工厂拿出少许销售收入让工人们分享。经理对她言听计从,结果,利润从下一个季度起开始飙升。

她仍然抽空进行切割,并且花时间和抛光工,尤其是起瓣工待在一起。她还仔细观察劈割工;师傅们教导她说,这道工序在整个工艺流程中至关重要,是对宝石进行初次切割,并确定形状的关键一环;哪怕犯了最小的错误,宝石都要作废。到后来,她学会了观察宝石,学会了猜测:怎样的原料,应该怎样进行劈割,结果总是惊人地准确!

显然,阿琳的管理才能超过了她的工艺技能,于是工厂就提升她担任经理助理。这不单单意味着薪水更高,老板还要介绍她认识那些供应商和经销商,要她学会如何鉴定粗粒金刚石,以及如何讨价还价。

一年过去了,然后又是两年。托马斯在阿琳母亲的照看下茁壮成长;这个快满四岁的小帅哥,有着阿琳的黑眼珠,萨卡的金发,整天只会淘气。父亲的工资用来交房租;阿琳的工资则用于伙食、衣服和额外花销。她给托马斯买了“游戏男孩3”——尽管电池还得省着用。表面看来,她的生活恢复了正常,甚至可以说完全安定了下来,步入了日复一日有规律的生活。

但父亲突发了严重的中风,安定的生活随时都会爆发危险。阿琳的薪水远不够负担父亲住院、药品以及全家的生活费用。母亲有些神经质,动不动就焦虑不安,根本管不了什么事。每次交谈,他们都讲到全家最害怕的一件事:交不起房租,就会被赶到大街上!于是,阿琳变得沉默寡言,精神紧张——就连年幼的托马斯也感受到了家里的紧张气氛,比以前安静了许多。

几星期过后,父亲的健康状况进一步恶化;阿琳变得绝望起来,她第一次开始怀疑自己是否有能力挑起家庭的重担;工作是她唯一的慰藉;处在那些钻石和它们那个纯净、明亮的世界里,她才感到安全;于是她能在工厂里待多久就会待多久。

那年春天,路上的车辙里满是稀泥,阿琳开着借来的小车带着托马斯去看爷爷。尽管残留着过去的伤心记忆,她依然始终尽可能与少将保持联系,托马斯应该知道他爸爸那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