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套在女人皮中的男人爱德华·西奥多·盖因(第4/4页)

不论怎么说,奥古斯特都是盖因生命中的唯一,是他的依赖,也是他的信仰,甚至在盖因的心目中,奥古斯特就是永生的。所以盖因才会不停地拼凑出一个奥古斯特,甚至想变成奥古斯特。

另一部分专家则认为,盖因是憎恨奥古斯特的,这份憎恨就连盖因自己也没有发现。盖因之所以选择中年妇女以及和母亲相貌相似的玛丽和沃顿夫人下手,就是源于对母亲的憎恨。因为杀人和肢解尸体都是充满憎恨的行为。

美国联邦调查局的著名犯罪心理学家约翰·道格拉斯在得知盖因的案件后,也进行了一番研究,最终他得出了这样的结论:“盖因的案子主要涉及了两起谋杀,从这两个谋杀场景中我注意到,虽然凶手把尸体移走了,但并未做出任何善后的行动,例如擦干净地板上的血迹,或是在杀人后藏起来。在沃顿夫人的被害现场,有许多血迹,这说明被害人已经当场死亡,但警方却并未发现尸体,那么凶手为什么移走尸体?通常的解释是,移走尸体可以避免警方的追查。但这种解释显然不适用于盖因的案件。如果凶手移走尸体是有其他原因,那么凶手很有可能是一个精神病患者。”最终盖因被诊断为慢性精神障碍。后来盖因便成为许多影视剧的原型人物,例如希区柯克的《惊魂记》、托马斯·哈里斯的《沉默的羔羊》等电影中的恐怖杀手的形象都取材于盖因。但不同的是,这些电影中的连环杀手一般是非常凶狠的形象,攻击性很强。但盖因在现实生活中却是一个温和的老实人。

虽然奥古斯特应该为盖因的犯罪行为负责,但这也不能全怪在奥古斯特的身上。盖因的哥哥亨利虽然也接受了一样的教育,但他却可以及时地意识到盖因对母亲的依赖不对,并且反抗母亲的霸道。《道德情操论》和《国富论》的作者亚当·斯密也是个对母亲十分依赖的人,他父亲在他出生前就不幸去世了,从此之后,对亚当·斯密的教养重担就完全落到了母亲玛格丽特的身上。亚当·斯密的性格和盖因也比较相似,都不善于人际交往,活在自己的世界中,甚至还有抑郁症的倾向。在母亲去世后,亚当·斯密陷入了巨大的痛苦中而无法自拔,他的健康状况也开始恶化,6年后便去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