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拍卖风云(第4/10页)

阿姨似乎还有些怀疑,喃喃道:“是吗,我看你面相和小陆有几分相似,还以为你是她兄弟了。”

我不禁哑然失笑,这还是第一次有人说我和陆素心长得有点像。

“年轻人,进来再说吧。”

跟着这位阿姨进去后,我发现这家孤儿院不简单,虽然整体看似有些陈旧,但从建筑风格和布局结构来看,起码是清末民初的建筑,而且是最早一批照搬了西洋风格的建筑。

南京大部分的古建都属于徽派风格,所以自古就有“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的美誉。这种早期融合了西洋风格的古建筑少之又少,所谓“物以稀为贵”,倘若拿来改成饭店或宾馆,肯定会有很多游人趋之若鹜。只是想不到,这里居然会是个孤儿院。

我问阿姨陆素心在不在,阿姨摇头说不在。我又向阿姨打听她的去向,说有很重要的事要找她,阿姨笑着说她也不太清楚,不过她可以带我去见院长。

我记忆中,红心孤儿院的院长是个戴着眼镜文质彬彬的中年人,据说他以前是个很有名的高级教师,有老婆、有儿子,生活幸福美满。直到有一天,他老婆骑着自行车带儿子回娘家的时候,不幸被一辆土方车卷到了车轮底下当场轧死,他才提前退了休,回家办了个孤儿院。

他是个善良的人,但也是个严厉的人,尤其是我这种不听话又调皮的熊孩子没少惹他。

后来老石头死了,也是院长帮着我一起料理的后事。

前两年,院长生了重病,那时候私人孤儿院已经被取缔了。我们去看望这个当年让我们又敬又怕,那时已经形如枯槁、白发苍苍的老院长时,他说如果没有我们,他大概在他妻儿死的时候,就已经死了。

想到老院长不禁思绪如潮,眼眶有些湿润,等反应过来的时候,阿姨说已经到了。

我以为会是间高大的办公室,里面坐着个精明能干的中年男人。没想到居然是孤儿院的后院,一个身材矮小、满头白发的老太太正在喂鸡,一群鸡“咯咯咯”地跑来跑去。

“院长,这个年轻人说自己是来找小陆的。”阿姨喊道。

老太太回头看看我,然后冲我招招手。我不敢确定,指了指自己,用口型问道:“我?”老太太点了点头,我才走了过去。

鸡窝附近难免会有一股鸡屎味,我伸手捂住了鼻子,站在老太太身后。

老太太好似背后长了眼睛般说道:“养鸡时味道虽然难闻,但是等鸡下了蛋,那就是孩子们最好的营养品。”

我顿时有些尴尬,忙把手放了下来。老太太回头看看我,笑道:“你是胡闹吧?”

“啊,您怎么知道的?”

“素心告诉我的,说胡家断掉的香火又给续上了。”老太太说话的时候中气十足,让人摸不清她到底几岁了,但总有一种说不清的亲切感,“本来我还不信,凭一盏破灯怎么就能认定你是胡家之后了。但是现在看到你我就确定了,你跟胡青山年轻时简直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您认识我爷爷?”

老太太微微一笑:“都是那个年代一起走过来的人,哪儿有不认识的道理啊。”老太太突然盯着我道,“小子,你是不是对苏星海那小老头有所顾忌啊。”

我一愣,这老太太怎么跟X 光一样,我心里什么想法都瞒不过她。而且从她的口吻听来,俨然是把苏星海当小辈来看的意思。

“素心跟我说过,你曾经拒不承认自己是胡家后人,现在又称胡青山为爷爷,想来你就是对什么人有所顾忌吧。其实大可不必,苏星海那小老头当兵已经当傻了,没这么多弯弯肠子,冲锋陷阵的事他在行,执掌大局他还是嫩了。”

只是三言两语,却把我给镇住了,这老太太一定不是个普通人。

“院长,您到底是?”

“我是素心的太奶奶。”

“太奶奶?”我一惊,陆素心和我年纪相当,她的太奶奶至少得近百岁高龄了吧。这老太太精神矍铄、行动自如,完全没有如此老态。不过言谈之间都把苏星海当成小辈,她的年纪大概和我爷爷胡青山相当了。

“那您和‘金陵三杰’……”

我还没问完,她挥挥手道:“往事了,不提也罢。”我无法从她的语气和表情里判断她说这话时到底是怎样一种情绪。

我立刻知趣地改变话题问道:“太奶奶,陆小……素心她平时住在这里?”

“没有,她一个人在外面住,不过周末就会来帮我打理孤儿院,教孩子们读书写字。”提到陆素心,老太太脸上浮现出了一丝温婉的笑容。

“太奶奶,”我不好意思地说,“素心她只告诉了我这个地址,我现在找她有点事,不知道去哪儿能找到她?”

“这个点儿,素心应该在拍卖行吧。”老太太记忆力很好,清楚地报出了拍卖行的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