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风起云涌(第2/11页)

她对我说的话毫不惊讶:“苏老刚进去就谣言四起,没觉得太快了吗?谣言一起,人心就乱了,人心一乱,就能浑水摸鱼,该吃的产业吃,吃不掉的就毁掉。苏正还真是打得一手好牌啊。”

“你怎么知道是他?”我惊讶地问。

陆素心看着我道:“看来你已经见过他了。”

我辩解道:“我和他见面是事出有因,并非和他联手陷害苏老。”

“他既然能处心积虑地布下这样一个局,就算你不找他,他也会想尽办法找上你然后利用你的。”

“你知道他和苏老之间到底有什么仇恨吗?”

陆素心听了后,叹了口气道:“这件事,说来还和你们胡家有关。”

“和胡家有关?”我心说不是苏家的内斗嘛,怎么就扯上我们胡家了。

“你知不知道苏家在解放前后的那段历史?”

我点点头道:“略有些耳闻,听说苏星江在南京解放后的第一时间返回南京,并且帮助政府整顿了南京古玩市场。”

“那你知道苏星江在整顿之后,吞并的大部分产业原本是属于谁的吗?”

“胡家?”我猜道。

陆素心点了点头:“胡家的产业,苏星江其实觊觎已久了,只是没这个机会抢过来。而胡青山一死,胡家和下面的人就群龙无首了,再加上乱世动荡不太平,苏星江就趁这个机会把能吃的都给吃掉了。”

“那这和苏家内部的仇怨有什么关系?”

“苏老向来和他大哥不和,他最敬重的人是你爷爷胡青山。当时胡家不是没人,苏老主张把胡家的产业还给胡家人打理,但苏星江是个精明的生意人,吃下去的东西怎么可能舍得吐出来,所以这件事就相当于是个导火索,让苏老对自己大哥的作为极其不满。后来苏家能够壮大,苏星江在商场上的成功固然功不可没,但是如果没有苏老的部队背景和政府关系做后援,苏家是不可能这么顺风顺水的。在这期间苏老也开始插手苏家的生意。后来到了‘文革’时期,整个古董收藏市场都跌入了冰点,有不少古玩老字号甚至被红卫兵抄家,被扣上反革命的帽子。”

那个时代离我很远,因为“文革”结束的时候我大概六岁,只是刚能记事。

“苏家的生意自然也大受影响,但因为苏老一直从中尽力周旋,才没有伤筋动骨。当时苏老就借此提出要把一部分产业还给胡家,因为那时候的胡家已经快接近穷途末路了,日子过得非常惨,若不是苏老暗中资助,他们连胡家唯一的祖产老屋都要保不住了。苏星江当时迫于压力答应了,却一拖再拖,谁知道几个月后,突然就起了一把大火把胡家给烧了个干干净净。苏老大怒,怀疑是自己大哥为了不归还产业而下的黑手,一怒之下就强行分了家,把原本属于胡家部分的产业给强行分离了出去,这就是后来的大小苏家的根源所在。”

“那苏正说苏老害死了他父亲,又是怎么回事?”

“苏家分家后的第二年,有人匿名举报苏星江藏匿反革命物品,又因为他是地主出身,所以就被抓起来批斗,最后因不堪折磨而在狱中上吊自杀了。苏星江算计了一辈子,临死前倒是做了件好事。”

“什么好事?”

“和他关在一起的有一个大学老师,被批斗得眼都瞎了,本来大概活不了多久就得被逼死了。但苏星江自杀前让那个老师举报自己,好像还把某样很重要的东西给交出去,因此救了那人一命。大概真的是‘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吧。”陆素心有些感慨地说。

我顿时想起了苏公馆那个瞎眼的吴伯,苏正说他是受了自己父亲的救命之恩才甘愿到苏家为仆的,看来就是陆素心说的那个大学老师了。仔细想想,这也算是一命换一命的天大恩情了,我对苏星江稍微有了些好感。

“如果苏星江是自杀的,那和苏老又有什么关系呢?”

“事发之际,苏老并不在南京,所以更不知道此事。但是苏星江的家人就怀疑苏老是置若罔闻不出手相助的,甚至市井之间还传言可能是苏老举报了自己的大哥,所以才有了后来的恩怨情仇。”

我唏嘘不已。想想苏星江死的时候,苏正也就是个十几岁的少年,大人若是向他灌输了是苏星海害死他父亲的思想,那必然会在他幼小的心中埋下一颗仇恨的种子。

“苏老对这件事一直十分内疚,因为苏星江和胡青山两个兄长他都救不了。但世间之事往往都是天不遂人愿的,只要对得起天地和良心就行了。”

她看看站牌道,“我到了,谢谢你送我回来。”说着站起来朝车门走去。

“等等!”我喊道。

“还有事吗?”她回过头来问。

“我现在愿意承认,是我错了,苏老是无辜的。”我严肃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