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第2/3页)

漂移地窟,直白来说,就是个“洞”,前头缀了“漂移”两个字,那就说明,它的位置,根本不固定。

老祖宗给出了地点线索,十二个字。

——江流如帚处,地开门,风冲星斗。

又口占四句,预言了去开漂移地窟的时间。

——不羽而飞,不面而面,枯坐知天下事,干戈未接祸连天。

三姓后人经过多番讨论,对那十二个字,基本解了密。

江流如帚处——江流像扫帚的扫须一样繁多,应该指的就是三江源头,因为那里有无数脉脉细流,清朝时,康熙皇帝命人探测青藏地区的江源,使臣到达之后,面对那么多河流,有些束手无策,回章上奏的句子里,甚至还用了一句相似的比喻,以解释自己为什么定不了正源,叫做“江源如帚,分散甚阔”。

地开门,风冲星斗——洞口应该是平开在地面上,洞里有风,因为只有直上直下、从洞穴深处往上吹出来的风,才有可能“冲星斗”。

*

易萧说:“一直以来,三姓每一代,只能出一个水鬼,而且,这家出了之后,下一代会出在哪一家,完全没有规律可循,比皇帝翻女人的牌子还飘渺。有人打过比方,三姓的子弟,人人都长了水鬼的皮囊,人人都有可能,区别只在‘点睛’,老祖宗赏了谁饭吃,谁就等于被‘点了睛’,这能力,羡慕不来,偷不来,也抢不来。”

宗杭喃喃:“所以,在你们心里,漂移地窟是个神奇的地方,你们觉得,到了那儿,说不定就能获得这种能力,是吗?”

易萧失笑,无限感慨:“是啊,大家都是这么想的。”

*

那些有生之年当不了水鬼的人,悻悻之余,发的狠话都大同小异:“信不信老子去三江源走一遭,要是运气好,掉进了漂移地窟,出来之后,能当水鬼祖宗!”

不过千百年来,对这所谓的“漂移地窟”,大家也只是提提而已,毕竟“开金汤”一直都很顺利,随之而来的收益,更是让人人都能活得富足。

顺便插一句,为了避免引人猜忌,三姓中不少人也会拉打幌子,入其它行当,譬如马戏箍桶锔大缸、制陶捏面估衣匠,因着不为谋生,都是兴趣爱好,反而更加专注,出了不少行家。

直到近百十年,突然出现了翻锅,三姓才开始重点关注江源地区,甚至一度派专人在那里驻守,想方设法打听关于“洞”的消息。

在此期间,翻锅接二连三,更让人不安的是,七试八考里选出的水鬼,质量一代不如一代。

*

易萧说:“你也算‘破过鳄’,但你知道,最初的‘破鳄’,要求是什么吗?”

“要单独一个人,穿上防腐蚀的贴身皮衣,只凭鳄挡、乌鬼匕首,对付数十米长的巨鳄,要被鳄鱼吞掉,然后破腹而出,这才叫‘破鳄’。”

“可惜啦,几代之前的水鬼,就已经做不到了。”

宗杭心里砰砰乱跳。

他想起易萧曾经对他说过的一句话。

——我会变成这样,你会变成这样,都跟他们翻锅有关。

现在看来,这话其实说得并不确切,真正的前后关联应该是:因为接连翻锅,返祖能力逐渐丧失,所以想去找漂移地窟,然后才出了事。

他喉咙发干:“所以,你们就去了漂移地窟?”

易萧没说话,但那眼神,显然是默认了。

*

老祖宗口占的那四句话,神奇地和当时的一些状况能够对得上。

不羽而飞:人不长翅膀,却能在天上飞,听起来像是指现代飞机的出现。

不面而面:不见面,却又见了面?像视频电话的出现,交谈双方可以相隔千里,畅谈无碍。

枯坐知天下事:像收看电视新闻,也许说是网络新闻更合适些,电视新闻是被动接收,有联网电脑在手,可以想搜什么就搜什么——九十年代,计算机和互联网都已经开始普及了。

干戈未接祸连天:这话后来在中国古代奇书《推背图》里也找到了原文,很多研究者认为是指代现代战争——不用短兵相接,揿个按钮,导弹飞出,干戈确实还未接,已然“祸连天”。

每一句,都直指身处的这个时代,以至于所有人都觉得,接连翻锅,预言应验,漂移地窟之行,是箭在弦上了。

*

那一年,三江源一带,第一次有关于“洞”的靠谱消息传来。

说是有个藏民,带着粮食和工具,走很远的路去寺庙里凿玛尼石,路上,他发现了一个洞,只盆口大小,深不见底,探头进去听,能听到呼呼的风声。

那个藏民想知道这洞到底有多深,就放了个缠满牦牛绒线的纺锤下去,结果线放尽了,都还没到底。

……

三姓为之雀跃,兴师动众之下,好手几乎倾巢而出,甚至有携家带口的,谁也不想错过这种千年都难遇的“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