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扇门(第3/12页)

“那么着急地找我,又想把我写进哪本书里啊?”

他嬉皮笑脸地给我端来了餐盘,捡了张清静的桌子坐下。

“拜托正经一些好吗,你好歹也是为人师表的大学老师啊。”

我只能苦笑了一下。孙子楚的年纪长我三岁,如今已然整三十岁了。他在拿到历史学硕士学位以后,便留在S大任教。虽然教书什么还算过得去,却整天在研究些历史学上的“邪门歪道”,比如殷人东渡美洲、李陵西迁欧罗巴、古印度众神之车等等。

“好吧!”

转眼间,他就换了副正襟危坐道貌岸然的姿态,看起来倒有些搞笑了。

“现在问你正事了,上个月见到过马克·弗格森教授吗?”

“对,是英国詹姆士大学的教授吧?”孙子楚已低头扒起了饭来,“记得是四月底,学校外事办找到我,说是来了一个英国的教授,想要查找中国清朝一个人物的资料。”

“清朝人的资料?”

好奇怪啊,春雨的邮件里不是明明说了吗,弗格森教授是物理学方面的著名科学家,怎么会到中国来查历史资料的呢?

“我刚开始还以为他是历史学教授,或者是国外的汉学家。但见面后才知道他是研究物理学的,这让我感到非常奇怪。”

“那么你接触的弗格森教授是个怎么样的人?”

孙子楚皱了皱眉头:“一个与众不同的英国老头。虽然具有典型的那种英国人的外貌,但他的眼神却给我特别的感觉,很难说清楚那是什么。他的表情几乎从来没有变化过,事实上他根本就没有表情,好像戴着一副僵硬的假面具。”

这番话已经为我勾勒出了一个英国老头的形象,沉默的人皮面具披在脸上,面具后藏着一个天使抑或魔鬼?

“不过,你还是要相信我的眼睛,任何细节都无法从我的目光下逃脱。”他喝了口蛋花汤继续说下去,“只有一个瞬间,我从弗格森教授的眼睛里发现,一种近乎于绝望的感觉。我猜想他一定有沉重的心事,却又要处心积虑地掩饰自己。”

“嗯,我明白了。那他要查的是哪个晚清人物?”

“老头只知道那个人的姓名的音译。”

孙子楚拿出纸笔,写下一行字母——

Ts'ui Pen

“这是什么名字?”

现在的汉语拼音里没有“Ts'ui”的写法,不过“Pen”倒是有的。我打开手机拼音看了看,发“Pen”音的汉字非常少,只有“喷”和“盆”是常用字,但不太可能是人名。加个后鼻音“Peng”就多些了,“朋”、“碰”、“彭”、“鹏”都发这个音,其中“彭”是常见姓,而“鹏”则是常见名。

“不知道,老头不懂中文,自然也不晓得这两个字的意思。他说Ts'ui Pen是清朝的一个大官兼著名文人,曾经当过云南省的总督。”

“总督是很大的官衔,可算是封疆大吏了。”

“是啊,清朝虽然有近三百年历史,但各地总督的资料都很齐全。”他差不多已经吃光了午餐,剥开一个桔子说,“不过除此以外,弗格森教授就只知道这些了,我认为他对他所要找的人其实一无所知。”

“那你帮他找到Ts'ui Pen的资料了吗?”

孙子楚摇摇头:“很遗憾,虽然清史不是我的专长,但起码有一点我还是知道的,在整个清朝历史上,从来没有过云南总督这个职位!云南省只有巡抚,没有单独设置过总督。清朝只在贵阳置了云贵总督,统辖云南、贵州两省。”

食堂里人渐渐少了,我这才想起来动筷:“嗯,就好像两江总督管辖江苏、安徽、江西,而这三省都各设巡抚管理。”

“英国老头当然搞不清清朝的官职,可能指的就是云贵总督,或是云南巡抚吧。”孙子楚喝了口汤,有些失望地说,“可惜,我帮他查了清朝所有云南巡抚和云贵总督的姓名,但没有一个人叫Ts'ui Pen,或者Pen Ts'ui。”

“那就是没有这个人了?”

“也不一定,可能老头给出的姓名拼音不对,或者这两个音节只是名字,而没有包括姓。所以,我建议弗格森教授去找老马——我的研究生同学,现在社科院主攻清朝政治史。”

我已经如风卷残云般吃掉一半了:“那教授去了吗?”

“这我就不晓得了,反正我把老马的电话号码给他了,之后老头没有再和我联系过。”

“教授一定去过!你帮我再联系一下你的同学好吗?”

孙子楚点点头,剥开餐后的桔子:“干嘛那么着急?你认识那英国老头吗?”

“不,我永远都不会再认识他了,因为他已经死了。”

格林威治时间2005年5月29日清晨7点

英国的清晨。

露水洒在窗外的树叶上,凉凉的空气透过玻璃渗进来,让蜷缩在床上的春雨颤抖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