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四、困境(第2/4页)



  这小兵的分析真的是十分有道理,后来我们回去再考虑的时候,也觉得这是唯一的可能性。

  我当时问了他叫什么名字,他说他叫马在海,是温州乐清的兵,三年的老工程兵了,一直没退役。

  我说那你怎么还是小兵,他说家庭出身不好,每次班长给提档都被放到一边,他都换了四个班长了,自己还是小兵,副班长和他一样,都是家庭出身不好,不过副班长打过印度人,所以升了一级,他们两个人一直在班里待着,他第一个班长都提正排了。他说我要是觉得他可怜就帮他向上头说说,好歹也弄个副班长当。

  这事儿我也帮不了他,只好干笑不作答。心说看现在的情况,能活着回去再说吧。

  浓雾一直持续,气闭门外漆黑一片,两个小时也不见有消散的迹象。我们躲在这铁舱里,只能通过那个孔窗观察外面,什么情况也看不清楚。好在封闭舱里相对安静,我们能听到水流的轰鸣声,这里面最清晰的声音,则是我们的呼吸和整个混凝土大坝承压发出的那种声音。

  没有人知道浓雾什么时候会退去,我们一开始还说话,后来就静静的呆在舱里休息。副班长昏迷了一个半小时便醒了过来,精力萎靡,但是还算清醒,似乎没什么大碍。马在海喜极而泣,我则松了一口气。

  之后有段时间,我开始担心这房间里氧气会耗尽,但是很快我发现这里有老式的换气装置开在踢脚线的位置上,后来1984年的时候我参观了一个海军基地里缴获的日本潜艇,想起这种开在踢脚线上的长条形小窗,有点像那艘日式潜艇的换气系统,想想可能那时看到的就是从报废的潜艇上拆卸下来的系统。这个人防工事修在大坝的机房里,似乎本身就是为了应对这种特别的地质现象。

  当时也没有个人能和我商量事情,我只能一个人在哪里瞎想这里到底发生过什么事情。

  显然袁喜乐如此熟悉这个地方,她所属的勘探队肯定在这里呆过很长一段时间,我不知道他们在这里发生过什么事,显然他们遇到的我们很快也会遇到,现在我所知道的情况是袁喜乐神志不清,而另一个似乎是他们勘探队的人严重中毒死在了半路上,可以肯定这里发生的事情必然不会是太愉快的。

  其他人到哪里去了?按照马在海所说的,袁喜乐对于这种雾气的恐怖如此厉害,会不会其他人已经牺牲了?另一个关键问题,当年日本人又是怎么想的呢?

  这些事情全都毫无头绪,我的脑海里一下闪过巨大的“深山”轰炸机,一下又闪过巨大的深渊和鬼魅一样的雾气,简直头痛欲裂。似乎所有的线索也只有这么几项,反复的思考都得不到一点的启发。

  瞎琢磨了将近三个小时,雾气还是没有退散,我痛苦莫名,又想到了生死不明的王四川,老猫他们现在又在哪里?我们又该怎么回去,诸如此类的问题一个又一个,在焦灼中我浑浑噩噩的睡了过去。

  当时没有想到,这是我在这个洞穴内的最后一次睡眠,这噩梦连连的短暂休息之后,是真正的噩梦的开始。

  在睡醒之后,我再一次尝试和袁喜乐交流,不久宣告失败。这可怜的女人的恐惧似乎已经到达了极点,听不得任何一点声音,只要我一和她说话,她就蜷缩的更加紧,脑袋也不由自主的避开我的视线。

  我只好放弃,开始和副班长他们开始商量离开的路线以及方法。

  值得庆幸的是,马在海说他们来时候的皮筏子应该还在那个地方,如果水流没有这么湍急,我们可以逆流划船返回。但现在不知道应该是顺着这条巨大的地下暗河逆流,还是寻找我们摔下的落水洞,回到我们和老猫分开的地方。

  最明智的路线就是袁喜乐的路线,只是不知道她是怎么走的?如果她还清醒,倒是可以带我们一程。

  副班长说要是能找到指示图或者地图就好了,这里肯定有这样的东西,如果能找到,我们就能知道日本人当年是怎么规划的,那样就可以找出一条最短最安全的道路来,这里许多的设施都已经被腐朽,如果硬闯回去,恐怕并不现实。

  我也点头,心说确实是,这些搞工程的,一看图纸就能知道很多东西,只是这图纸估计撤离的时候已经完全销毁了吧。

  几个人在那里商量来商量去,大脑也逐渐清晰起来,我当时是放松的,因为无论怎么说,现在是返回,我们知道目的地有什么,而我们也有选择,可以选择自己行进的路线。无论什么时候,有选择总是幸福的。这是我后来总结出来的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