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牛虻(第2/3页)

“老羊皮”满是皱摺的老脸上面无人色,一副失魂落魄地表情,牧牛过沟之后,分作几群跑散了,其中一群狂奔向了草原深处“百眼窟”的方向,跑到别处倒还好说,一提起那个地方,“老羊皮”心里就一阵阵发怵,当然这个原因他不敢对老倪直接讲。

我在旁看得明白,知道“老羊皮”的苦衷,我不相信草原深处会有什么“妖龙”,立刻站出来对老倪说,往西边跑的牛,我负责去追回来,盟里出个模范牧区也不容易,这件事能不能先别声张,否则“老羊皮”的先进典型,就该成落后典型了。

老倪点头道:“知青们去那边追赶牛群也好,不过你们要小心点,过了漠北就是国境线了,牛群要是跑到了外蒙,想讨回来就麻烦了,那属于国际事件,会让国家财产蒙受巨大损失,眼下我就尽我最大能力,暂时先把这件事压下来,在这等着你们回来,点清了损失数量之后再回去向上级汇报,牛群奔逃的时候已经踩死了不少小牛犊子,我看咱们务必要想办法把损失减到最低。”

丁思甜已经牵了三匹马出来,听到老倪的话就对他说:“您太多虑了,牛群不会跑进荒漠,最多是在草原上兜圈子,而且牧牛不管怎么跑都是成群结队,巴伦左旗的狼不多,少数的草原狼不敢打它们的主意,应该不会有别的意外,我们一定能完成任务,把牧牛一只不少的追回来。”

我看她牵了三匹马,便问丁思甜怎么你也要跟我们一道去西边追赶牛群?据说那里很危险,你还是别去了。丁思甜倔强地说:“你们虽然号称敢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但你们连马都没骑过,不会骑马又怎么去追牛?再说我是这个牧区插队的知青,牧区里出了事也有我的责任,所以我当然要去。”说完她又去搬来几副马鞍马蹬,我和胖子根本不会骑马,只好认可,由她带领。

这时“老羊皮”踌躇着走了过来,连三个知青都能为了牧区冒险接近“百眼窟”,都到这时候了,这把老骨头还有什么豁不出去的呢?而且最主要的是,万一不仅牛没找回来,知青再出了意外,那就更没法交代了,他终于下定决心,让儿子、儿媳去找另外几群跑散的牧牛,然后留下来照顾好“倪首长”,并且修补牛圈羊圈,他自己也同我们三人去“百眼窟”方向追牛。

我们不敢怠慢,在另外一座没被牛群踩塌的蒙古包里,找出些应急之物携带了,众人便匆匆忙忙地分头出发,生手骑马确实需要一个熟悉的过程,不过我和胖子天生就对这种事适应能力强,加上有丁思甜和“老羊皮”的指点,没走出几里,我们已经基本上掌握了要领。

骑马关键是不能跟马较劲,马匹快走和快跑的时候,小腿膝盖和大腿内侧用力夹马,身体前倾,与马鞍保持一种似触非触地感觉,并且跟随着马的跑动节奏起伏,千万不能让自己的身体发硬,四个人催动骏马在草原上疾驰,如同在草海上御风滑行,我和胖子心中大乐,心想这回可真他妈过足了马瘾,就冲这个,也不算枉费辛苦去追赶牧牛了。

炸了群的牧牛跑起来就不会停,而且刚才一阵耽搁,一时半会儿也追不上了,好在沿途踪迹明显,倒不必担心追丢了,“老羊皮”担心我和胖子耍过了头,又没穿马靴,一旦从马上掉下来,坠了镫可不是闹着玩的,只让我们纵马跑了一程,就逐渐减缓了速度。

我借这机会问“老羊皮”,那“百眼窟”的地名好生奇怪,却是为何得名?“老羊皮”说他也不太清楚,只听说那附近的草原上有许多窟窿,洞口大得出奇,都是干涸的水眼,地窟窿一个接着一个,可能就是因为窟窿多,所以才叫“百眼窟”,因为那边失踪的人畜太多了,所以好多年没人再接近了,并不清楚是否真的如此。

“老羊皮”始终对“百眼窟”附近出没的黑龙感到恐惧,我觉得大概是由于当年他兄弟的失踪,在他心头蒙上了一层阴影,心里有个解不开的疙瘩,我不知道如何劝他,只好安慰他世上并没有“龙”那种生物,那只是一种古人创造出来的图腾。

说到这里,我突然想起我家传的那本残书《十六字阴阳风水秘术》,那上面好象有许多提到相关“龙”的章节,这本破书是我家里留下的唯一财产,我一向随身携带,当时还没怎么仔细看过,于是掏将出来,在马背上胡乱翻了几翻,果然是有“寻龙诀”,这上边说:“山川行止起伏为龙,地势绵延凝结为龙。”看来龙也是山的象征,这书上可没说龙是活的。

胖子对我那本破书一直看不顺眼,见我又拿它说事儿,立刻挖苦我说:“你怎么还没把这本四旧读物给扔了?这种胡说八道的书是有毒性的啊,你长期看是要中毒的我的同志,而且你竟然还敢拿出来给别人看,想把低级趣味灌输给贫下中农和革命战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