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三章 踏灭(第3/4页)

数十万大军该如何调控,

就该这般来。

还在盯着沙盘看的靖南王开口道;

“再给年尧写封劝降信。”

“好的,王爷。”

郑伯爷摊开纸,落笔前,却停住了,问道:“王爷,是以您的名义写?”

“写你的。”

郑伯爷点点头,

既然是以自己的名义写,就能随意发挥了。

且年尧是家奴出身,虽然是王府里的家奴,但想来文化程度,不,至少是文化修养上,应该不会太高,所以,自己可以全程写大白话。

郑伯爷一开始的腹稿是想对年尧普及一下“众生平等”的普世价值观。

但一想这个,有点太硬了,用年尧奴才的身份来挑拨他和楚国的关系,太过于套路化。

最后,

郑伯爷干脆以远方朋友的名义,向年尧写了封信:

亲爱的年……

郑伯爷深吸一口气,换了一张纸。

见字如晤……

郑伯爷又换了一张纸。

混账东西你不是自以为龟壳很硬么,我已经给你敲碎这么多了!

嗯,

满意了。

接下来,郑伯爷就写了写燕国的一些风景名胜加小吃,又探寻了一下楚国那边的名胜和小吃。

写完,收工。

“王爷,信写好了。”

“命人发出去。”

显然,靖南王没打算看。

“是,王爷。”

“郑凡,你过来。”

郑伯爷走到沙盘边。

田无镜张开手,郑凡的蛮刀出鞘,落入其手中。

刀口指了指沙盘上的蒙山东侧,

“若是一切顺利,你当从这里入楚,然后自这里,入渭河,若是未遭楚军阻拦,可沿着渭河一路向东,直接坐船到达荆城。

这是天佑大燕,一切顺利的情况。”

“额,王爷,从这儿进蒙山,入楚地,我倒是能理解,若是望江那边破口导致江水改道注入支流,也确实可以做到。

但这条支流,能入渭河?”

虽说楚国境内水系发达,但也不至于那么发达,最重要的是,光是有河有水可不行,河道还得足够水师的船通行。

这一次大燕水师载兵而入,为了多载一些兵,是不会在船上托运战马的,战马其实比人,更占地方,且长途运输,又在船上,战马娇贵,运到目的地能下船就作战的,可能就不到三成,甚至更低,所以极不划算。

按照郑凡的估计,自己大概能调两万兵过去。

自己本部抽一部分,宫望、公孙志部抽一部分,大家凑一凑,两万兵还是能凑出来的。

虽然经历了东山堡和央山寨一战,自己这边以及宫望公孙志那边都损失很大,但这种远程奔袭恶战,你带新兵过去这不是扯淡么。

好在,靖南王已经答应让自己去挑选新兵员了。

这一战,只要能打成,楚国上谷郡将入燕土,镇南关也将进入自己势力范围,到时候楚人精锐尽丧,无力北伐,自己就有充足的时间消化地盘训练新兵夯实实力了。

田无镜的刀口,划在了郑伯爷先前所指的位置,

道;

“这里,会有一道运河,直通渭河。”

“楚人这么贴心?”郑伯爷感到一些诧异。

“永平元年,范家就以开发蒙山齐山为名义,建议屈氏开凿一条可通向渭河的运河,屈氏同意了。”

“也就是说,这条河段,在三年前就已经开始修建了?”

“对。”

“是,王爷您吩咐范家……”

“范正文这个人,比你预想到的,更不简单。另外,年初时因为你抢走了公主,导致楚国和梁国发生了摩擦,范家承担了向那一侧运输军需补给之任,所以,那条运河,加速了修建和拓宽,现在应该已经完工了。”

三年前,是刚刚开晋,那时候,司徒家,还在。

镇南关,还在司徒家掌握之中,野人之乱,还未发生。

而那时,靖南王就已经谋划伐楚事宜。

似乎是看穿了郑凡的心思,靖南王开口道:

“本王当初想的,只是可以多一条入楚的门路罢了,谁成想,两国局面,会变成如今这般。”

世事难料,

谁知道司徒雷这位成名已久的国主,大成国开国皇帝,会在自己两个哥哥的反叛下在雪原连输几场呢;

谁又能想到野人在拥有野人王之后,会迅速崛起到那般恐怖的地步呢?

“那也是王爷您有先见之明,提前布置好了。”

若是能一路坐着船,就这般抵达荆城,那不要太美好。

免去了长途奔袭中的士卒疲惫不说,速度,也能更快,且更能打楚人一个出其不意。

中途,范家应该会真正意义上“毁家纾难”来帮助燕人了,范正文等这一刻,应该已经很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