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四章 四娘产子(第3/4页)

不说别的,

马踏门阀后的这些年来,无论是朝堂上还是地方上,门阀势力复辟的影子,就已经存在了。

而且因为亲爹的行事激烈,直接将国家地方上的主要势力扫荡了一空,使得一些乱草趁机又长了出来。

不仅如此,

以往为了安抚晋地而实施的笼络之策,也是时候该收拾收拾了,没道理燕地的门阀已经覆灭了,晋地那里的老爷们还能继续躺在“维稳”的册子上继续过悠哉日子;

闹腾本就该挨打,你不闹腾就有糖吃,这是不对的,以前之所以给你糖安抚着你,是抽不出手来打你屁股。

蛮族王庭覆灭后,大燕的势力开始深入北封郡,在荒漠边缘上,开始进行改土归流之策。

一是倚撑大燕的影响力以及镇北侯府还存在的势力,对荒漠部族进行重新划分与认定,至少,靠近大燕区域的这些蛮族部落都应当沐浴进大燕的仁德光辉之下;

同时,蛮族部族开始吸纳迁移进内地。

但这一次,就不是送去晋东了,毕竟路途遥远不是……

自己的大哥好歹是蛮族女婿,就送南望城那里去,充填那里的实力。

而北封郡旧有秩序的改革也必须推行下去,原本错综复杂的地方势力,这一次必须得犁清,大燕的西边,原本的战略要塞,将在接下来着力建设成一处塞外江南。

这些,都是大方略上的规划,但每一处规划,都可能引起动荡,太过激进的改革往往会引发极为强烈的反噬;

但对于皇帝而言,他想要的是五年之后,大燕能够有力量开展至少对一国的覆灭之战;

所以,

与其呵护着腐肉盼望着它自己好转一些,倒不如干干脆脆地先一口气剔个干净,五年后反而能长得更好。

“内阁的那些阁老们,动辄治大国如烹小鲜,生怕朕太过锐意进取后国内生乱,呵呵。”

皇帝大大咧咧地将双臂放在身后的龙椅上,

道:

“以前,只是朦朦胧胧,但等坐到这龙椅上后,才能真正地感觉到,权力的本质,是什么,魏忠河,你懂么?”

“奴才……奴才哪里懂得这些。”

“不,你懂,你懂的。”

“陛下……奴才不懂啊,真的不懂啊,陛下!”

“你手底下的那帮干儿子干孙子们,敢不听你的话么?”

“陛下,奴才该死,奴才这就回去训斥他们,居然敢打着奴才的名号……”

“好了好了,你们收干儿子干孙子的,是你们的习俗,朕才懒得管这些,朕的意思是,你说,他们敢不听你这老祖宗的话么?”

“回陛下的话,他们……不敢。”

“是啊,他们不敢,因为谁不听你的话,你魏忠河就能下令把那个不开眼的东西给杖毙。”

听到“杖毙”俩字时,魏公公的肩膀不由自主地抖了抖。

“这世上是有不怕死的人,朕知道,但没谁是打着盼着去死的心思出生的。

这当皇帝也一样,

也是一样啊。

乾国的那些个官家,其实就这一位,已经算是不错的了,父皇也说过他算是乾国这几代来,少有的能上得了台面的官家。

乾国的问题,我们这些外人都能看得明白,没道理那位官家自己反而是个糊涂蛋,但他只能慢慢来,跟个老饕一样,一口一个烹小鲜似的在那里慢慢地磨,每动一步,都得细细思量,说句不好听的,做啥事儿,都得看各方颜色,求爷爷告奶奶,啧啧。

可在咱这儿,

朕的父皇,不用;

因为父皇有南北二王;

朕,

也不用,

因为朕有平西王。

给内阁传话,

朕的那些策略,抓紧推下去。

到时候,

地方上出了乱子,朕就让平西王去地方上去平乱;

这京中要是出了乱子,

朕就自开京城大门,

请平西王进京帮朕清君侧!”

“哈哈哈哈!”

皇帝笑得很开心。

笑过后,

皇帝摆摆手,

道:

“让他进来。”

黄公公进来了。

“陛下,奴才奉命领福王府一家来谢恩。”

“行了,恩就不用谢了,既然姓郑的已经打过招呼了,加封大典也行好了,就让这一家子收拾收拾,还是由你护送,送去奉新。”

“奴才遵旨。”

黄公公下去了。

皇帝摇了摇头,

道;

“魏忠河,你去看过没有?”

“啊,奴才不知陛下何意?”

“就是那位福王太妃。”

“回陛下的话,福王府一家被护送进京时,奴才曾奉陛下的旨意去城门外做过接引,倒是见着了。

陛下若是想见,召见即可。

若是陛下觉得不方便,也可让皇后娘娘下懿旨来召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