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太平(第4/4页)

所以他们会反对,也是题中应有之意。”

李弘第二段话说出来,苏大为有些惊讶,没想到太子居然能看到这一层。

沉默了一瞬,苏大为笑起来:“太子长大了。”

“阿舅你这样夸我,我会不好意思的。”

“那不知太子有没有想过,陛下自从登基以来……”

苏大为目光在周边一扫,确认不会有人偷听后,才继续道:“一直在致力于保持各世家门阀与朝廷的平衡。”

说得略微隐晦。

所谓保持平衡,就是把强大的给打压下去,令这些世家门阀,不能动摇属于皇帝的权力。

最典型的自然便是长孙无忌。

苏大为相信李弘一定能听得懂。

所以接着又道:“如果从平衡上看,迁都洛阳对陛下是好事。”

“对父皇是好事,但对朝廷却未必。”

李弘这句话,令苏大为有些意外。

“为何这么说?”

“因为朝中那些大臣,他们如果势强,确实会影响父皇的决断,甚至政令的推行,但朝廷离开他们也不行啊……太宗皇帝说过,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如果迁都,令门阀世家大损,只怕又会生出新的乱子来。”

李弘的话说完,苏大为挺起胸膛,向他叉手道:“太子,你这番见解,出乎我的意外,我觉得你不需要我的意见了,因为你所说的,正是我所想的。”

果然,能作为帝国的太子,李弘并非庸才。

不但不平庸,相反还很厉害,能看到事情的本质。

也明白过犹不及的道理。

世家门阀如果过强,自然是会威胁到皇帝的地位。

可若没有这些世家,那么天下的规则又如何推行,皇权又如何渗透到地方。

政令如何在各地方推展?

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就是这个道理。

李弘说到点子上了。

当然,虽然能看到这一点,但仍没有一个答案,能够说服李治,或者满朝文武。

究竟是迁都,还是不迁都。

“阿舅莫要这么说,我虽然能把道理分析出来,但究竟当不当迁都洛阳,我还是没有想好。”

李弘伸手揉了揉自己酸胀的眼睛:“所以,我需要你,阿舅,我需要你的帮助。”

说话的同时,他的手伸过来,覆在苏大为的手背上。

苏大为不动声色的将手抽回。

你们几个小娃子,安定思也就罢了,李弘,你可是男儿,你要自重!

“太子,我目前想的还是和你一样,迁有迁的好处,不迁,有不迁的道理,一时之间,我也无法决断。”

看着李弘脸上露出失望之色,苏大为不把话说死,接着道:“能否给我几天时间,让我细细斟酌一番,待我弄清楚其中的关窍,再来告诉太子。”

“唉。”

李弘叹了口气,心下也觉得自己是有些过份急切了。

阿舅就算再聪明多智,也毕竟几年不在长安了。

现在就让他给自己答案,有些强人所男了。

想通这点,他微微点头道:“那弘儿便等阿舅的答案。”

苏大为顺势起身,向李弘和安定思、太平公主行礼道:“还请太子,两位公主恕罪,我刚回长安,还没来得及回家看一下,便先夸功和入宫,我想现在回家探望一下家中老母。”

“啊,应该的。”

李弘慌忙起身行礼道:“既然阿舅有事,就不多留阿舅了。”

“那臣先告退。”

“我送送阿舅。”

“我也要送!”

“臣惶恐。”

苏大为装做不胜惶恐的样子。

其实心里不怎么虚。

但是当他看到安定思公主那种想看自己,又有些躲闪的眼神时,心里咯噔一下,终于有些虚了。

该不会,安定思真的对我有那种意思吧。

这特么的不科学啊。

上次见她时,还没长开一萝莉。

虽说女大十八变,可也不至于对我有什么非份之想吧。

背后有点白毛汗。

苏大为忙坚辞太子和公主相送,跟着引路太监急急向宫外走去,就像是屁股后面被人抽了几鞭似的。

大唐的公主……

惹不得。

……

夜色渐沉。

幽幽的声音自黑暗中响起。

若有若无。

冷风吹起,薄雾升腾。

冰凉的黑雾,伴随着月光,渐至弥漫。

在黑雾之中,似有万千妖物在呼号。

时间不断推移。

那黑雾越来越浓。

整个世界陷入黑暗的混沌。

黑雾中,终于有一个清晰的声音。

“见过星君。”

“你找我来,何事?”

“我代表长安诡异,一百零八族,想对星君说一声……你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