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6章 虚虚实实(第2/3页)

曹操哈哈一笑。“袁本初笑傲天下,他都败给了孙策,孤岂敢大意?更何况,南阳一战,孤与孙策几次交锋,先是折了大将夏侯渊,后来又被孙策硬生生突破重围,救走了袁公路,还险些折了大将夏侯惇。那一战……”曹操拍了拍大腿,一声长叹。“即使是十年之后,孤每次想起,还是心有余悸啊。”

“孙策善战,天下皆知。若是他亲至,大王小心些也是应该的。可现在统兵的是黄忠,大王如此……是不是有些过于谨慎了?”

“你是觉得黄忠不在五都督之列,不足为患?”

冯鸾没说话,但神色之间显然如此。

“还记得故太尉黄琬黄公琰吗?”

“记得。”

“他就是败在黄忠手下,一战成擒。”

冯鸾一愣,盯着曹操,半天才道:“当……当真?”

“千真万确。”

冯鸾张了张嘴,没有再说话。他还真不知道黄忠有这样的战功。黄忠有这样的战功都没能位列五都督,那周瑜、鲁肃、太史慈等人岂不是更强?益州能支持到现在,真是不容易啊。

“益州疲惫,岂是虚言?”曹操摩挲着大腿,又拈起几颗盐豆,扔进嘴里。他没有看冯鸾,但是他眼角的余光能清晰的看到冯鸾脸色的变化,知道冯鸾有些慌了,只是不好意思说而已。

冯鸾是名将之后,但他本人并无将略,甚至才能也不过中人,否则也不会在仕途上走得这么艰难。他的父亲冯绲官至车骑将军、九卿,只差一步就位登三公,在士林中的名声又好。有这样的背景,只要略有实力,二千石可俯拾。

但冯鸾在郎中任上多年,连外放的机会都没得到。

他当然可以瞒冯鸾一时,让冯鸾相信他可以大胜吴军,但那只是权宜之计,不能长久。一旦两军交战,冯鸾就是再愚,也知道双方实力相差太远,很可能心生动摇。到时候再解释,冯鸾就不会相信他了。

与其如此,不如把困难说在前头。

这也是他今天邀冯鸾同住的真正目的。大战在即,他要随时应变,哪里时间闲聊。

果然,冯鸾心慌意乱,额头沁出一阵阵虚汗。

曹操佯作不见,只是将一颗颗盐豆扔进嘴里,不时的喝一口茶。

冯鸾最终还是撑不住了,声音发颤地问道:“大王,既然如此,何不以逸待劳,坐等宕渠坚城,却要主动迎战,劳动将士?莫非大王有必胜之计?”

曹操哈哈一笑,拍拍手,挤挤眼睛。“元凤有所不知,孤主动迎战,不是求胜,而是求败。”

“求败?”

曹操点点头,双手抱膝,摇晃着身体,声音轻快,意气飞扬,听不出一点沮丧。“黄忠本是孙策心腹重将,只因在汉中久战无功,这才痛失大都督之位,看着一群后生后来居上。孤原本欲诱其深入汉中,故命吴懿、张鲁诈降,弃守西城,这黄忠倒是谨慎,生怕顿兵坚城之下,所以弃汉中而取巴西,欲以奇兵取胜。可是他不知道,孤等的就是这一刻。”

“吴懿、张鲁是诈降?”冯鸾再次吃惊,忍不住打断了曹操。

“自然。吴懿之妹是王后,张鲁之弟尚在成都,非孤之令,他们怎么可能一箭不发,就献了西城?”

冯鸾恍然大悟。得知西城失守,吴懿、张鲁投降之后,他们也觉得不可思议。如今听曹操一说,这就解释得通了。他随即又想到,既然这一切都是曹操计划好的,这一战自然有些把握,狂跳不止的心总算安稳了些。

“黄忠翻越大巴山,进入巴西郡,这一路都是山地,行军不易。不过黄忠谨慎,吴军精锐,一旦发现我军严阵以待,必然迟疑,甚至主动撤回西城。如此一来,弃守西城的意义就没有了。”

曹操顿了顿,加重了语气。“所以,我们不仅要诱得他来,更要留得他住,让他觉得取胜有望,欲罢不能,在宕渠大战一场。若能重创黄忠部,不仅能提振士气,还能转守为攻,夺回西城,顺汉水而下,直指南阳。”

曹操看向冯鸾,又道:“元凤兄,这一战,关系到益州得失,更关系到大汉兴亡。你身为汉臣,又是名臣之后,一定要助孤一臂之力。若能兴复汉室,朝廷必不会负你。”

冯鸾转忧为喜,拍着胸口,慷慨激昂。

……

第二天一早,曹操还没有起程,就接到了张任送来的消息。

黄忠的前锋已经走出大巴山,统兵的将领是徐晃,大约有两千人,正在向宣汉进发,速度很快,看样子是打算进驻宣汉。

徐晃是襄阳督,所领兵力绝不止两千人,所以张任认为有诈,担心徐晃取宣汉是虚,分兵包抄是实,特派人提醒曹操,让他小心伏兵。

张任已经赶到七道岩,并建立起阻止阵地。不过他同样担心徐晃会抄他的后路,不打算坚守,略作抵挡之后就准备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