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香烟点燃的革命(第3/3页)

既然枪声已响,熊秉坤就索性吹起了哨子——全部集合!开干!

7

枪声响起的时候,武昌城内各个军营都已经开始骚动起来。

虽然没有了总指挥,也没有了参谋长,但新军各营的革命士兵,就像昨天孙武脸盆里的那盆火药,只需要一个香烟火星,就能引发剧烈的爆炸。

接下来的故事,大家都已很熟悉:起义军占领了军火库,炮轰了总督府,一夜激战,占领武昌全城。

一天后,汉阳起义成功。

两天后,汉口起义成功。

四十八天后,清朝内地十八个省,有十四个省宣布独立。

八十一天后,亚洲第一个共和国——“中华民国”宣布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

一百二十四天后,清帝溥仪宣布退位,清朝灭亡。

武昌起义革命军,背后是革命军旗帜“十八星旗”

馒头说

读完本篇会觉得“武昌起义”完全是一场偶然事件。

其实,历史哪有那么多偶然。

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就像我在文中提到的那样——中国就像宝善里14号那个堆满火药的房间,只需要一点火星,就可以点燃。

更何况,“武昌起义”毕竟是事先做过很多准备工作的。虽然起义的前夜还有当天,各种场面都显得有些乱,但历史的大方向是绝对不可能改变的,不是1911年10月10日,也会是在未来不远的某个日子,不是蒋翊武这批人,也会是另外一批人。

此外,虽然这篇文章的笔调有些轻松,但那场革命,是真实且惨烈的。比如那一夜一起被捕而没有逃出的蒋翊武同伴刘复基、彭楚藩、杨宏胜三人,被拷打后坚决不吐露一点情报,在凌晨都被斩首示众。

而在那一夜被人熟知的那些名字:蒋翊武、孙武、程正瀛、金兆龙、熊秉坤、邓玉麟,他们人生的结局都不美妙。

这才是真实的历史。

并不是每一段历史,都有那么多的巧合可以说,有那么多包袱可以抖的。

但也正是因为历史永远是那么冷酷无情,所以,所有理想坚定,并勇于为之奋斗甚至献身的人,都值得我们尊敬和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