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八七章 夺情风波(下)(第2/3页)

虽然时代不同,但人性是不会变的。士大夫们同样认为自己能脱颖而出,得享俸位,是对自己十年寒窗、聪明才智的犒赏,而不会去感激为自己提供官位的皇帝。他们的道理很霸道,你需要有人来治理国家,不用我们这些最优秀的人才用谁去?就像你当老板,我给你干活,不开心我就炒了你,当然你也可以炒了我,大家的关系仅此而已。

当然,时间是治愈创痕的良药,君臣感情也是如此。虽然朱家的子孙不够英明神武,后世皇帝多是无能之辈,然而胜在足够宽厚,对读书人足够尊敬。这才一点一点,极其艰难的把人心暖过来。但是英宗杀于谦,把仁宗宣宗攒下的忠诚一扫而光,武宗世宗的廷杖,又把宪宗孝宗攒下的忠诚一扫而光!

当年杨慎在左顺门高喊出的,国家养士百五十年,仗义死节就在今日!正是从成祖之后算起。而他们所争的‘继统也继嗣’,正是对孝宗皇帝的忠诚!

正是左顺门,让君臣之间走上了仇人般的对立,只要你骂皇帝,不管骂对骂错,都会获得舆论的同情,都是会出名的。要是把皇帝惹急了廷杖伺候,那么恭喜你,立刻就会名扬天下,成为所有人的偶像。士大夫们甚至把批龙鳞当成表现自己刚毅正直大好机会。他们的算盘打得精,只要能在廷杖下活下来,就立刻成了国民偶像,这辈子的地位就算铁打铜铸的了。即使因此而牺牲,也可以博得舍生取义的美名而流芳百世。

这种极不正常的君臣关系,使隆庆皇帝深受其害,虽然他已经在尽量缓和矛盾了,但凡是可一可二不可再三,君臣已成陌路,只会越走越远,终究不可能再琴瑟相谐,君臣相得了。

※※※

但老师和学生之间就不同了。二百年来,无数‘正义之士’骂遍了朝廷权贵,却从来不敢向自己的老师开刀。哪怕他们的老师是徐有贞、严嵩这样臭大街的人物,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别人骂他还得帮着反驳。

有人就奇怪了,这种所谓的师生关系,不过是一次阅卷,偶然点中而已,怎么就成了‘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了呢?说到底,还是脱不开‘利益’两个字。仕途凶险,想混下去不容易,要想混好了,就离不开‘关系’两个字。本朝的官场关系网,包括同乡、同门、师生。这三种关系有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双赢。

前两种且不提,单说这师生关系。这种师生如父子的官场伦理,关系到每个人的利益,大家都需要它来维系这种关系……新官根基不稳,背靠大树好乘凉,才能比别人升得快,出了事儿也能从轻发落。大官同样要建立自己的势力,在朝争斗时,需要有冲锋陷阵的马前卒;等致仕后,还需要门生们罩着,以免被政敌清算,好安度晚年。

所以严阁老曾经说过,在官场里,养儿子是不能防老的,想要安安心心地活着退休,只能靠门生!

正因为存在这种潜规则,师生间的关系才会如此牢不可破。如果谁要敢冒大不韪侵犯老师,必然会遭到整个官场的唾弃,不为别的,就为他违反了规矩。要是开了这个恶劣的口子,那所有人辛辛苦苦构筑的关系网,都会出现裂痕。

所以当年徐阁老和沈默之间,发生了那么多不能说的龃龉,却只限于幕后动手,明面上,两人始终保持着师慈徒孝的亲切关系。

就是在这样一个师徒如父子的社会中,张居正却被自己的学生告了!学生告老师对于谁来说,绝对都是件颜面扫地的事儿。这大明朝第一起学生告老师的事就发生在张居正身上,这让他还怎么有脸面在官场上混下去?

张居正感到极大的侮辱,也为士林对他的误解而深感痛心。现如今,他再也没有脸再待下去了,当天就又上了一道《乞恩守制疏》,与上一道的遮遮掩掩,欲去还留不同,这次他的态度十分坚决,言辞十分恳切,甚至说出了‘请去罪臣以谢天下’的话。

然而小皇帝不能体谅张居正的心情,仍然立即下旨慰留,而且言辞已经有些不悦,似乎对张居正反复推辞,已经有了不满。这让张居正彻底乱了分寸,他发现,由于起初的不坚决,现在自己已经是骑虎难下了。自己的命运,不再是由自己决定,而是要看皇帝和大臣角力的结果……

大臣更不会体谅他这种心境。赵用贤上疏的第二天,沈思孝和一个叫艾穆的刑部主事联名上疏……如果说之前二位门生的奏疏,还给他留了些颜面的话,那么这次这一击,则完全撕破了面皮。他们说:‘张居正若留下,那就是厚颜就列,遇到国家大典,是参加还是不参加?不参加吧,于君臣大义不合;参加吧,于父子至情不合。到那时不知陛下何以处居正,而居正又何以自处?陛下要留张居正,动不动就说为了社稷,那么社稷所重,莫过于纲常。元辅大人乃纲常之表,纲常不顾,安能顾社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