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情义利益分明(上)(第2/2页)

欧阳适点头道:“说下去!”

陈正汇道:“了解清楚以后,第二件就是要拉近津门和流求之间的关系。如何拉近呢?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实现人事上的流动!也就是说让津门出身的人可以到南边来为官;同时让流求出身的人得以顺利进入津门。实际上在流求开创事业的元老许多都自北方而来,只是四将军打开东南士林的门路以后,北人南下的情况才日渐减少。就我这些时候的观察,北国人才武盛而文浅,正需要我们帮忙引荐东南的读书人上去理政!这既可以帮忙解决北地文人不足的问题,也可以让南人对津门归心。既然如此,我们为何不善加推动?延引大批南人北上?一来这些人有四将军作背书,七将军不敢亏待;二来七将军要收南人向北之心,也必然优待!三来,不是正汇夸口,东南的读书人,远非北国边鄙之徒可比,这些人一上去,只要熟悉了北边的风气、习性,不出三年五年,就会把北人给比下去,若整个汉部内政的要害部门都是四将军的门生,四将军再寻个由头进入中枢,之后的事情,便都顺理成章了!四将军,你说是么?”

欧阳适听得心头大畅,随即犹疑道:“若我进入中枢,流求这边的事情怎么办?”

陈正汇道:“眼下流求已稳,且无兵患,可将岛屿按地形人口割裂成县,挑选信得过的县令,便能放心了,不一定要再设一个统摄全岛大权的常驻大员,太平时节由津门的大吏遥领就可,这样津门方面也放心。至于兵权,东海以水师为主,四将军你的主船队停在津门、辽口,和在鸡笼也没什么区别。至于游弋各海域的分船队,则挑选信得过的人执掌!”

欧阳适问道:“不设一个常驻大员?这可以么?”

陈正汇道:“不设统摄全岛的大员,就是让流求各县直属中央,汉部的地方又不大,没什么不可以的。战国时诸侯直辖的郡县都不大,只是后来天下一统,疆域越来越大,畿外郡县数量太多,才要割州设路。”

欧阳适听到这里笑了,又问:“若是这样,到时候你的位置又该在什么地方?”

陈正汇笑道:“若四将军觉得我这建议可行,只怕在四将军进入中枢之前,我就已经北上为将军铺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