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而少断 躁终至祸――无力回天的唐昭宗(第2/6页)

唐军首次出兵皆不利,宰相张浚只得在晋州城坚守不出。李克用觉得张浚是宰相,“俘之无益”,攻打两天,就退营五十里。张浚等人乘此机会弃城狂逃,晋、絳二州尽陷于李克用,沙陀兵还大掠慈州等地。

由于张浚无能,赫连铎无功,孙揆被擒杀,加上朝廷倚为心腹的朱全忠正忙于进攻德州等地扩展地盘,镇冀和魏博二个藩镇坐山观虎斗,此次讨伐李克用可谓是大获全败。唯一有收获的,是朱全忠在内黄五次大败魏博节度使罗弘信。“魏博(军镇)自是服于汴(朱全忠)。”双方还结为儿女亲家,朱全忠嫁女给罗绍威的儿子。

既然打不成李克用,唐廷又来老一套,窜贬主战的张浚、孙纬等人,加李克用为中书令。朱全忠上表为张、孔二人“诉冤”,“朝廷不得已,并使自便”,于是,两个人奔至华州依附刺史韩建。李克用见到中书令的委任状只是一笑,又发大兵进攻云州的赫连铎,后者大败,逃奔吐谷浑部落。

唐昭宗因伐李克用失败正郁闷,朝内又添烦心事。唐昭宗亲舅王环想当节度使,大太监杨复恭坚执不可。王国舅闻之,上朝时破口大骂杨公公,并不停入宫向昭宗大讲特讲杨公公的“坏事”。杨公公耳目众多,侦知王国舅总在皇上耳边讲自己的坏话,便上表求请以王国舅为黔南节度使。王环高兴,以为自己大嘴一臭大公公让对方服软,欢天喜地遍带宗族宾客乘数艘大船去当“封疆大吏”。行至半道,杨复恭的干儿子、山南西道节度使杨守亮把王国舅一行人截住,全部用绳捆起扔入江中淹死喂王八。然后,上奏说王环一行遇狂风遭溺毙。唐昭宗接到舅舅死讯,知道是杨复所恭为,“深恨之”。

杨大公公昔日的干儿子李顺节得宠后,与从前的干爹争权,“尽以(杨)复恭阴事告上(昭宗)。”有了禁军“总司令”支持,唐昭宗逼迫杨复恭退休。杨大公公怒极,派人杀掉皇帝前来宣敕的使人。

唐昭宗亲自登上皇宫的安喜楼,命李顺节等人率兵进攻位于昭化里的杨复恭大宅邸。杨复恭干儿子众多,率家兵死命抵抗,李顺节等人一时还攻不下来。不久,含光门的禁兵前来助战,杨复恭望见对方势众,率数位干儿子马上逃出长安,奔往兴元,联合在外任职的干儿子们“举兵拒朝廷,以讨李顺节为名”。

逐走了前干爹,李顺节“恃恩骄横,出入常以兵自随”,惹起唐昭宗厌恶。于是,左、右军中尉刘景宣和西门君遂暗劝唐昭宗除掉这个跋扈的胡人,并获得允许。

两位掌兵的公公以议事为名,召李顺节入宫。三人寒喧坐定,刚刚端酒要喝,站在堂内“侍卫”的一名将领突前,一剑就把李顺节脑袋砍落在地。大脑袋滚了几滚,这位胡人的眼珠子还乱动,嘴巴张合,似乎在问“为啥来这个?”。李顺节属下闻老首长“死讯”,大噪而出,剽掠城市,“至晚方定”。唐昭宗也不厚道,刚刚利用李顺节撵走杨复恭,就把人家弄死,显示出这位年青皇帝不懂得收买人心。

凤翔节度使李茂贞、静难节度使王行瑜,以及镇国节度使韩建等人趁乱,一齐上表要求出兵讨伐收留杨复恭的山南西道节度使杨守亮。见唐廷迟迟不下诏令,李茂贞、王行瑜就擅自发兵攻打兴元。同时,李茂贞因未得招讨使头衔十分愤怒,写信给宰相杜让能和大太监西门君遂,“陵蔑朝廷”。不得已,唐廷授李茂贞山南西道招讨使。不久,兴元被诸军攻拔,杨复恭又与干儿子们逃往阆州。

连战得胜的藩镇李茂贞非常骄横,在上表昭宗及写信给宰相杜让能时言语悖慢:“陛下贵为万乘,不能庇元舅之一身(指王环被杀);尊极九州,不能戮复恭一竖。”唐昭宗览表大怒,就促宰相杜让能将兵出讨李茂贞。杜让能书生,泣谓皇帝说:“臣不敢避命不从。但此时情势与宪宗时代大异,臣恐日后徒受晁错之诛,也不能免七国之祸!”

唐昭宗根本不审时度势,仍命杜让能安排调动军队。李茂贞侦知消息后,密派人纠集乱民一千多人,拦住担任观军容使的太监西门君遂的轿子“诉冤”,大公公见势不妙,推说征讨李茂贞是皇帝和宰相决定的,不关己事。于是,这帮人又围攻崔昭纬和郑延昌两位宰相,投石叫骂,差点打死二人。此景此情,与宪宗时藩镇李师道派人暗杀武元衡、裴度非常相似。唐昭宗闻之而怒,“用兵之意益坚”,诏遣宗室覃王李嗣率禁军三万前往,李茂贞、王行瑜合军六万抵拒。

双方一交手,李、王两个手下皆百战边兵,禁军毕“新募市井少年”,一战即溃。李茂贞大军乘捷直趋长安,在临皋驿扎营,上表要求诏杀宰相杜让能。杜让能马上入宫,说:“臣早知道有今日之事,请陛下牺牲我一人以救社稷。”唐昭宗下泣,不忍心斩杜让能,只是下诏贬其为梧州刺史,收斩西门君遂等三个太监来应付李茂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