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1章 僵持(二)(第3/3页)

这些混蛋主政一地,必定掀起大案,而且必定搅动地方风雨,让百姓奔走相随。

他们大兴土木,大搞刑讼。

号称事必由法,在秦代的时候,这些混蛋甚至连老百姓交个朋友都要管一下,都要登记一下!

如今,他们更企图用歪理邪说来蛊惑君父!

真是混账!

好在圣天子明见万里,这些奸邪小人的图谋必定不能成事!

儒家的博士们,也都在心里暗暗腹诽:“商韩的徒子徒孙,果然皆是酷吏!”

但表面上却都闭着嘴巴,不参与争议。

窦广国向前一步,道:“昔在唐虞,圣王画像而民不犯,昔在成康,刑错不用,此皆圣王教化之果!”

他面朝刘彻拱手道:“今陛下效法三代圣王之法,许民自治,老臣以为,此法若行之于天下,则必可重现三代之治,唐虞圣王之事!”

在窦广国看来,这是肯定的!

你想啊,百姓既然可以自己选择亭长里正了,那么村亭内部的多数事务,他们就可以自己解决。

官府只需要负责掌握发展方向,做好技术引导和政策宣讲就可以了。

如此,人民与国家双赢!

这么好的事情,法家和官僚们居然还要非议?

良心都被狗吃了吗?

面对窦广国的咄咄逼人,杨开一时间有些顶不住了。

毕竟,窦广国可是太学山长,还是太皇太后的亲弟弟!

资历、威望与地位,哪一个都不是他所可以比拟的。

他只能将求助的目光投向了在殿中的老师——也是法家唯一一个可以与窦广国在地位和资历上掰手腕的巨头——张恢。

张恢看着这个情况,却是叹了口气。

若有可能,他实在不愿意出来与窦广国做过一场。

但,他没有办法。

倘若他不出手,整个法家绑起来,也不够窦广国打的——人家的地位和资历摆在那里,几乎所有法家大臣,都是他的晚辈。

更有着太皇太后为靠山,谁敢与之顶嘴?

窦广国完全可以拿着几杖,追着这个不孝忤逆之人满殿抽。

就在张恢起身的瞬间,一直在观察情况的刘彻发现了此人的动作,他立刻走下御阶,笑着道:“章武侯、杨卿,都请稍安勿躁,就让朕来为卿等讲解一下此法的内情和相关制度配套吧……”

刘彻抛出这条法令,虽然有着想要借地方豪强地主之手,来完成汉室的工业化进程的考量。

但,他从来不会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况且,地主豪强虽然可能帮他完成工业化积累,但一个不小心,却也可能被这些渣渣开历史倒车,将工业革命,变成门阀世家制度。

是故,他是留了几手的,而且也早就想好了,如何说服法家、军方。

所谓政治,无法就是交易和妥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