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9章 破局(二)(第3/4页)

很多人心里都在想,此刻先附和着,过了这一关再说。然而不久后他们发现,这一关过不去了。在让所有人都表明了态度,一致通过之后,王源微笑起身说话。

“既然诸位和政事堂的意见一致,那么宜早不宜迟。国本早一日定夺,大唐上下早一日安宁。所以本相决定,咱们立刻前去觐见陛下,奏议此事。年前将此事定下,我们才可以心无旁骛的去平叛以及安排明年的春耕劳务等事务。走吧,咱们一起去散花楼见驾。”

众人傻了眼,无奈之下只得跟着王源等人出了政事堂。政事堂就在散花楼不远处,众人缩着脖子行了片刻便抵达了散花楼。王源带着众人在散花楼大厅之中坐下,他亲自操起鼓槌,锤响了立在楼前的一面大鼓。那大鼓是按照惯例摆在皇帝上殿的大殿门前的,平时不许敲,除非遇到特别大的事情,譬如祭祀登基立嗣拜相或者是重大军情等事务时才敲响。来成都后这大鼓还一次没被敲响过,王源拜相那次也没去敲打,因为那次其实很草率,也没有举行什么仪式。

玄宗正在一间暖阁之中听着几名宫女唱小曲儿,唱的是在长安时玄宗自己谱的旧曲。这段时间天气寒冷,玄宗缩在暖阁之中不出门,尚有闲心检视了以前在长安的那些爱好,整理了自己的一本诗集和一本曲谱。这几日正找了几名通晓音律的宫女窝在房里回味这些旧曲。

咚咚咚的鼓声冲散花楼传到了暖阁之中,让本陶醉在自己才情曲调之中的玄宗一下子回到了现实之中。他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刚要遣人去问,一名内侍匆忙而来,禀报了王源率数十名朝臣请求陛下临朝议事的消息。

玄宗吓了一跳,心中颇有些打鼓,觉得似乎有什么不好的事情要发生。天气这么冷,全城臣民都呆在屋子里烤火龟缩,据说王源自己都偷懒了好多天,连政事堂都不去,成天猫在他的宅子里不出门。怎地突然带了这些朝臣来觐见,难不成出了什么重大的变故不成?

玄宗忙让内侍宫女们伺候自己穿上了厚厚的裘衣,沿着积雪之间的长廊赶到了散花楼大厅之中。坐上冰冷的宝座上,接受了众人的见礼之后,玄宗便迫不及待地问道:“怎么了?出了什么事了?怎地敲起殿鼓来了?”

王源拱手道:“启奏陛下,臣等今日有要事要奏议陛下,政事堂和各部官员碰了个头,都觉的此事甚是重要,需要在年前决断。故而臣等便一起来觐见陛下了。”

玄宗呵呵笑道:“哦?看样子倒是件大事了。不过朝中政务朕不是委托给了政事堂和各位了么?你们自己决断不就好了么?”

王源道:“这件事臣等无法做主,须得奏明陛下,请陛下定夺。”

玄宗一愣,心中似乎明白了些什么,眉头微微的皱了起来。

“那便说给朕听听。”玄宗道。

王源朝颜真卿点点头,颜真卿上前一步拱手道:“启奏陛下,臣等需要陛下定夺之事便是我大唐国本之议。我等都认为,国本之事不能再拖了,关乎大唐存续的大事,当早做定议,以安万民之心。”

玄宗的心沉了下来,数日前便听到有人议论此事,还有的朝臣私下觐见自己,告知自己王源韦见素和颜真卿等人正在私底下征询群臣的意见,提出关于太子之位的奏议。没想到短短几日,这事儿便已经摆在自己的面前了。

不过玄宗因为早就得到了消息,关于这件事玄宗也私下里想过对策,倒也并不太慌张。

“原来是这件事,倒确实是件大事。朕其实也一直想找时间议一议此事,既然众卿提及此事,咱们便议一议。关于太子的人选,你们是怎么想的?王源,你心中属意的人选是谁?”玄宗微笑道。

王源的回答当然不出玄宗的意料之外:“陛下,臣觉得丰王李珙可堪大任。丰王爷跟随臣出征数月,一路上的表现很是果敢冷静,没给陛下丢脸。与敌对垒,肉搏厮杀,面不改色,胆色过人。遇事处理,每处一言必在要害之处,见事甚明。一路上,丰王爷安顿民心,带去陛下的问候和朝廷的慰问,深得百姓们的爱戴。而且丰王爷懂的时局大体,譬如前几日安顿难民之事,丰王爷便主动腾出侵占宅院,积极配合安顿,每日忙前忙后,甚得民心。”

“相国说的是,丰王爷不计较身份尊贵,那几日跟着臣忙前忙后,为了安置难民之事费劲心力。这一点臣可以证明。”颜真卿插口道。

王源续道:“所以,臣认为,丰王爷是太子的最佳人选,故而提出奏议,请陛下定夺。”

玄宗微微点头,转头问韦见素道:“韦见素,你的意见呢?”

韦见素忙拱手道:“臣附相国之议,臣认为丰王爷确实是合适的人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