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0章 豪族(第3/4页)

秦国夫人点头道:“是啊,他们这些事情太复杂,我也说不大清楚。总之,随着豪族的势力不断壮大,皇族终于出手。高宗时便开始颁布了旨意,限制其余豪族之间私自姻亲相结姻亲,但凡豪族之间想要通婚,必须经过皇族批准。”

王源微笑道:“这倒是绝妙的一手。虽然看似不是什么激烈手段,但绝对是很有效的阻止世家豪族之间私相结盟的手段。短时间内恐无效果,但十年二十年时间内,便割裂了世家子弟之间本该建立的姻亲联系。这是温柔的一刀。”

秦国夫人微笑道:“温柔的一刀,这说法倒也新奇贴切。高宗在位三十四年,共下达过三次针对世家豪族的限制之令。限制姻亲之令后更有限制世家子弟入朝为官的命令,规定了世家大族入朝为中枢官员的数目,平衡各方势力。现在看来,这都是驱逐世家大族把持朝政之举。”

王源深以为然,高宗治下的永徽之治是贞观之后的另一个和平盛世,高宗这个人虽然是个烂好人,但在这件事上倒是颇有策略,循序渐进。

“武帝临朝之时,对于世家大族更为苛刻。武帝手段凌厉决绝,对于五姓七族大肆压制。分而治之。各大世家为了自保,曾暗中支持李氏诸王起兵。但因为各自为保,又被武帝分化治之,力量难以集中。故而越王李贞、琅琊王李冲等人的起兵均告失败。武帝由此展开大清洗,对世家大族李氏一族展开雷霆手段。然毕竟豪族实力犹在,武帝亦知若逼得豪族世家联手反抗,后果堪舆。据说神功元年,武帝同豪族世家达成妥协之议。从此后,几大豪族迁移东南,不在干涉政务。家族子弟为官不至三品。而朝廷许以怀柔之策,不再对豪族世家进行清洗打压,并许以东南茶粮盐铁经营之权。硬生生将几大豪门世家从朝廷剥离。但豪门世家从此失去进入朝廷中枢之机。以朝廷给予经营财富之利换取了相安无事。”秦国夫人轻声道。

王源呆呆道:“原来这当中竟有如此隐情。虽然这是传说之言,但却也不无道理。世家大族拱手让出权力,换取避居东南各道经营财富之权,倒也是一种不错的交换。否则便是两败俱伤之局。但总体而言,世家大族吃了大亏,恐怕便就此没落了。难怪我入朝这么多年,没有太多关于世家豪族的声息。”

秦国夫人点头道:“是啊,虽然是吃了亏,但总比灭族了好。武帝之后,当今太上皇即位为帝,也绝不永许这些豪族之家再次渗透入朝,不过和他们之间的关系倒是缓和了不少。几姓豪族得太上皇赐婚联姻,为官之限也有所放松。据说陛下曾召见几姓大族族主,施以恩惠。几姓大族也表示全力支持李氏皇族,财力物力上给予全力支持。因有武帝荼毒之威,几姓豪族倒也不愿再冒险,遂成双方和解共处之局。这便是我所知的大唐豪族的一些掌故了,有些事只是道听途说,倒也无确凿证据。至于豪族同皇族之间有些什么约定,具体有些什么勾连,那我却是一无所知了。”

王源点头道:“多谢夫人,这些事叫我大开眼界。我便像是井底之蛙,今日之后方知另有天地。无论如何,这些豪族世家和李氏的联系是割裂不断的,这也是他们死命支持李氏的原因。在这种情形下,若不知他们之间的关系,贸然起事的话,怕是会遭到巨大的打击。开元天宝这数十年的盛世太平期间,这些大姓士族得朝廷特权,在东南恐已经遍地开花盘根错节。东南之地财物丰饶,若不能斩断其支持李氏皇族的这条线,那便是大麻烦。”

秦国夫人点头道:“我同意你所说的,即便他们衰落了,但他们联手支持一方,力量将是可怕的。天下财富之地为他们所占据,数家之财力恐要占天下财富三成,若他们决意支持李氏,天下间恐无人撼动。莫看安禄山之乱风生水起,但他们若不能夺得东南之地,那便注定要失败。”

王源重重点头,沉默思索了片刻道:“夫人,你方才说,你夫家柳氏也是世家大族,为何不在五姓七族之列?”

秦国夫人笑道:“我夫家柳氏乃河东望族,河东三望族柳氏裴氏薛氏乃是大唐立国之后才新近崛起之世家望族。三望族之崛起一部分原因也是皇族刻意为之之结果。要知道,大唐立国以来,河东三族子弟光是成为大唐驸马的人数便达五十余人,由此可见李氏皇族便是以姻亲之约扶持三族崛起。这三族均为皇亲。裴氏一族更是出将入相之人不少。近年来还有韦氏崛起。以我浅见,朝廷并不想让五姓七族中的皇族外姓坐大,便以扶持忠于李氏的外姓豪族崛起而抗之。然而实际是,河东三族以及韦氏等大唐新贵虽然崛起迅速,但和东南几大豪族相比,却是不可同日而语。那几族经营数百年,有的甚至达千年绵延之久,无论其底蕴气度乃至家族枝叶都不可比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