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部分 三日月之誓(第2/10页)

他看中尼子家残党顽强的战斗力,想将其作为毛利征伐战的头号先锋;同时作为鹿介而言,如果拥有信长的织田军这个庞大后盾,即意味着可以彻底摆脱先前孤立无援的悲惨局面,如此一来,战势必将朝向对尼子家有利的方面发展。

永禄六年(1563年),十三年来一直陷入绝望对毛利战争的尼子家残党,终于迎来了希望的曙光。

一直为尼子家复兴在京都四处奔走活动,周旋于信长、秀吉、织田家宿将之间的鹿介,为完成心中夙愿,不惜于百忙中抽出宝贵的时间来到长筱,为表达自己对鸟居强右卫门的仰慕之情,他又去甘泉寺瞻仰了义士的遗物。机缘巧合,竟然从住持手中得到那把无铭宝剑。

佩剑在身的鹿介,感觉自己顿时仿佛拥有百万大军。只要无铭剑在手,哪怕毛利有百万大军也毫不畏惧。想到此,鹿介心中顿生豪情万分。

鹿介从长筱城归来后,又回到信长骁将羽柴秀吉门下做起了食客。

通过这些年来的百般钻营,秀吉已成为信长身边最为信赖的骁将。就连织田家宿老柴田胜家、丹羽长秀等人和他相比也黯然失色,而且不知有意还是无意,信长正在逐渐疏远他们。

体无完肤的惨败

要说秀吉获宠全凭钻营献媚也不公平。事实上,他的确可以称得上是战功赫赫:元龟元年金崎城一战,他负责后卫冒死掩护信长脱离危地;天正元年小谷城围攻战中,他又冒生命危险潜入城中,将阿市平安护送到信长身边;其后在富田才八刺杀信长的千钧一发之际,又是他不惜性命扑倒了刺客。信长没有忘记他的功劳,长政灭亡后,他将浅井家领地全部赏给秀吉。

现在的筑前守备秀吉,已是俸禄超过二十二万石的堂堂战国大名。即使在群英荟萃的织田大营中,也没有人比他更通晓中国③形势。浅井、朝仓、武田相继灭亡衰退后,中国的毛利成为织田家目下面临的最大敌人。而秀吉对此早有戒备,这更显示出他与众不同的独特视野。

正当信长本营为石山本愿寺、一向一揆④等敌对势力费劲脑汁时,秀吉则开始将目光盯在了其时还尚未崭露头角的毛利家身上。

秀吉被鹿介的忠义打动,真心真意想帮助他早日复兴大业。此时鹿介正为织田军迟迟不见行动焦急万分,秀吉看在眼中,规劝他道:

“别急,耐心等待,我军适当时机一定会对毛利家发动总攻的。那时候不就轮到你发挥本领了吗?毛利军擅长海战,欲同其对战,则我方必须事先强化水军,争取一鼓作气全歼敌军,让毛利无处可逃。你还年轻,为了那一天,现在就开始好好积攒充分的气力吧!”

天正四年四月,信长发动对石山本愿寺的第二次攻击。首战对手即是毛利水军,双方在木津川河口展开激战。在毛利军庞大战舰的横冲直撞和新式武器“火矢”打击下,织田军遭到了体无完肤的惨败。

初战即遭到如此惨败,信长充分吸取教训,开始努力强化水军。

秀吉从信长处得到浅井领地后,他舍弃了浅井旧都小谷城,将湖岸的今滨改名为长滨,在此修建了新的居城。

长滨城直面琵琶湖,是座典型的水城。拥有两道优良港口,交通便利,商贸发达,和依山而建的小谷城简直天壤之别。筑城前秀吉曾夸下豪言壮语:

“都说山城易守难攻,可一旦粮道被切断,岂不变成易攻难守的死城?水城则不同,若想攻城,则需要有大量的战舰方能切断水面交通。此后也勿须再为防止敌军来犯而修建兵砦什么的,敌军即使想修也有心无力,长滨城直面琵琶湖,可以说从此整个湖域都是我的地盘。在这里训练水军,总有一天我们还会在大阪、九州再筑新城。届时别说毛利家这等乌合之众,就是唐⑤、天竺,我们也照样能打的过去!”

长滨城是秀吉亲手设计,并在他亲自监工下建设完成的。竣工后不但旧都小谷城商人纷纷前来,就连诸国商人、职匠、僧侣、医士、浪人、游女、占卜师闻讯后也蜂拥至此,城内顿时呈现一片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

秀吉向领内居民发布通告:但凡有自愿开垦荒地者,所开之地永世归其所有;商人、职匠的年贡、诸役也完全免除;寺庙、神社受国家保护,不得随意骚扰。

从此长滨城内乐市(自由市场)繁盛,百姓生活也大有改善,治安良好,夜不闭户,到处欣欣向荣,市民皆大欢喜。这也反映出信长家中第一大宠将—羽柴秀吉,绝非寻常武将可同日而语。

信长于长筱之战歼灭最大强敌武田军团后,在安土修筑了新城。天正四年(一五七六)二月二十三日,信长正式决定将本居由岐阜迁都安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