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绚丽之梦(第10/16页)

十二月三十日清晨,冷雨霏霏。国民党军前线总指挥兼第十八师师长张辉瓒率部向中央苏区的中心地带前进。上午九时许,其先头部队突然遭到阻击,阻击异常猛烈,令国民党军无法突破。张辉瓒亲自指挥部队企图发起新一轮的进攻,但就在这时,四面密林中杀声顿起,林彪指挥的红四军、黄公略指挥的红三军和罗炳辉指挥的红十二军已经把张辉瓒的第十八师师部加两个旅包围在一个叫龙冈的山谷中了。红军发动了总攻,漫山遍野红旗招展刀枪如林,突围不成的国民党军到处逃窜。两个小时之后,龙冈战斗结束,国民党军第十八师师长、大个子红脸膛的张辉瓒被活捉。接着,红军乘胜追击逃跑的国民党军第五十师,并最终歼灭了这个师的一个旅。至此,红军在五天之内两战两捷,粉碎了国民党军对中央苏区的第一次“围剿”。毛泽东为此写道:

万木霜天红烂漫,

天兵怒气冲霄汉。

雾满龙冈千嶂暗,

齐声唤,

前头捉了张辉瓒。

不久,国民党军对中央苏区发动了第二次“围剿”,兵力增加至十八个师又三个旅近二十万人马。为了粉碎敌人的进攻,红军做了大量的准备,包括派出侦察人员,加强战术训练,建立野战医院,甚至在部队集中时为了节约粮食以减轻补给压力而把官兵的一日三餐改成了一日两餐。与此同时,大批赤卫队和少先队队员再次出动,对敌人后方和运输线进行不断的骚扰。这些穷人的孩子生在大山长在大山,翻山越岭如履平地,他们打冷枪、搞偷袭,神出鬼没来去无踪,闹得国民党军昼夜不宁。更让国民党军感到恐惧的是,种种迹象表明,自己的部队里已有共产党派进来的人,可能是士兵也可能是军官,但就是难以确凿辨别,于是部队的每一次调动都无法做到保密。而所有通往红军活动区域的山路,哪怕是一条难以行走的小道,也被赤卫队和少先队封锁得风雨不透,国民党军派出的化装侦察员大多再也没有回来。

红军再次使用了大规模的运动战战术,自一九三一年五月十六日至三十一日的半个月中,从赣江边一直打到了福建西北的山区里,一路上找到机会就回身一战,不战则已,战就以绝对优势的兵力力求围歼。这一次毛泽东写道:

白云山头云欲立,

白云山下呼声急,

枯木朽株齐努力。

枪林逼,

飞将军自重霄入。

七百里驱十五日,

赣水苍茫闽山碧,

横扫千军如卷席。

国民党军对中央苏区的第三次“围剿”发生在一个月以后。屡遭军事失利的蒋介石亲任“围剿”军总司令,并发表了《告全国将士书》,发誓要彻底“剿灭赤匪”,表示“幸而完此夙愿,决当解甲归田”,否则“舍命疆场”。这一次,国民党军调集了二十三个师又三个旅,总兵力达到三十万,对苏区发起了坚决的攻击。

中国南方的盛夏闷热难当,国民党军已深入到苏区内七十至一百公里处,所到之地按照蒋介石的命令“一律平毁,格杀勿论”。在逐渐向红军主力接近的过程中,双方发生了局部战斗。红军在莲塘偷袭了国民党军第四十七师第二旅的一个侦察营,将旅长谭子钧击毙。接着在良村歼灭了国民党军第五十四师大部,击毙副师长魏我威和参谋长刘家祺。红军官兵伤亡一千一百人。

随着不断与红军交战,国民党军八个师逐渐向根据地压缩,最后从三面将红军包围。八月十六日黄昏,红军主力两万人趁着暗夜开始突围,在国民党军第一军团与第二路军之间大约十公里的缝隙间悄悄地移出——能够令两万官兵在敌人的眼皮底下悄无声息地大规模移动,也许只有红军才有这样的胆量和能力。接着,突出包围的红军与紧追不舍的国民党军都开始在移动中寻找战机,一旦交战便苦战不休,每一次战斗都进行得十分残酷。在老营盘战斗中,国民党军死伤两千多人,红军伤亡也达两千,红四军十一师师长曾士峨、红三军团四师代理师长邹平阵亡。最后一战发生在方石岭,红军发现国民党军有退却的迹象后猛烈追击,先截住一个营将其歼灭,然后对国民党军第五十二师发起攻击,几乎将其全歼。但是,在红军撤出战场转移时,部队遭遇国民党军飞机的轰炸,红军第三军年仅三十三岁的军长黄公略在轰炸中牺牲。

红军连续三次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围剿”,不但歼灭了敌人大量的有生力量,而且还使赣南、闽西两个苏区连成了一片,中央苏区自此成为全国面积最大的红色根据地。红军在三次反“围剿”中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毛泽东说:“对于我们,当敌举行大规模‘围剿’时,一般的原则是诱敌深入,是退却到根据地作战,因为这是使我们最有把握打破敌人进攻的办法。”诱敌深入作战原则的确立,是中国工农红军由游击战向运动战转变的重要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