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北斗高悬(第19/20页)

此时的松潘大草地已进入秋季,寒风像刀子一样掠过野草深潭,沿途牺牲的红军“有的一个趴在地上,背上还背着一个同志”;有的“死亡前仍保持着爬行的姿势,两手攥着泥土和青草”;“还有两个女红军抬着一名伤员一起牺牲”,死的时候“担架仍压在她们的肩上”……红四方面军的这支部队九月中旬进入松潘大草地,直到九月下旬才走出草地的南沿到达毛儿盖。部队损失了近四分之一的兵力,其中程世才和李先念率领的第三十军走出草地后,不得不由原来的八个团缩编为六个团。

此刻的毛泽东在思索一个问题:下一步红军往哪里走?

毛泽东叫来了红一军团侦察连连长梁兴初和指导员曹德连。毛泽东说,现在红军已经不再挨饿了,必须出去找点“精神食粮”来。梁兴初明白毛泽东的意思,过去在红军转战的路上,毛泽东经常对他这样说。毛泽东对精神食粮的解释是:无论是杂志还是报纸,只要是近期的和比较近期的,都要搞些来。

梁兴初,江西吉安人,二十二岁,是个胆大心细、作战勇敢的红军基层干部。在经历了无数残酷的战斗之后,他成长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著名将领,这个外号“梁大牙”的军事指挥员,率领着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十八军无论是在解放战争中还是朝鲜战争中,所向披靡,战功卓著。

红一军团侦察连官兵装扮成一队国民党军,直接进入了还没有被红军占领的哈达铺。连长梁兴初穿的是国民党军中校的军服,指导员曹德连穿的是少校军服。哈达铺县城里的国民党党部书记、保安队队长和当地的士绅们赶忙出来接待。梁兴初正和这些人聊着天,想了解些情况,突然来了个真的国民党军官,是鲁大昌新编第十四师的一个少校副官,从兰州来路过这里。梁兴初自然也和这位少校聊得火热,并在少校下榻的地方收集了不少报纸杂志。最后,梁兴初亮明了自己身份,然后把这个国民党军少校绑了起来,连同收集的报纸杂志一起给毛泽东送了过来。

毛泽东一页一页翻看着这些报纸杂志,终于看见了令他眼睛一亮的消息:徐海东率领的红军到达了陕北,与刘志丹的陕北红军会合了。毛泽东希望能得到更进一步的消息。果然,一份杂志上刊登了一幅国民党当局绘制的陕北根据地略图。

这个晚上,毛泽东说他睡了一个好觉。

第二天,红军先头部队占领了哈达铺。这是一个富足的小镇,以盛产中药当归闻名。国民党县保安队被打跑了,百姓对红军表现出极大的热情。

毛泽东在哈达铺提出一个口号:“大家吃好!和百姓一块吃!”

洗澡、理发,红军官兵们近一年来第一次洗热水澡,人人洗得很彻底,个个红扑扑的像只胡萝卜。供给部给每人发了一块大洋,让官兵们上街买零食吃。当地的物价十分便宜,一头大肥猪才五块钱,一只大肥羊两块钱,一块钱至少可以买五只鸡,五毛钱可以买一担子蔬菜,一毛钱可以买十几个鸡蛋。鲁大昌的部队在这里留下了大量的大米、白面和盐,尤其是大米,让大部分来自南方的红军官兵吃起来格外香甜。为了落实毛泽东提出的“大家吃好”的指示,每个连队都忙着杀猪宰羊,杀鸡杀鸭,每天三顿,顿顿五个菜以上,而且保证三个菜都是荤的。经历了千辛万苦的红军官兵个个吃得肚子胀胀的,互相一见面就笑容满面地说:“真跟过年一样啊!”在河边洗衣服的时候,官兵交谈的都是自己的连队今天吃的是什么,都说在家过年的时候也吃不到这么多的肉。每个连队每天还特地摆上几桌酒席,邀请当地的百姓来做客,被邀请的有老人和孩子,还有妇女和婆婆们。四团在招待百姓的时候,一位老大爷把自己珍藏了多年的一坛老酒抱来了,说他要提前过七十岁的生日。哈达铺的百姓边吃边说:“鲁大昌在这里这么多年,不但不请我们吃,还要吃我们呢!”

在哈达铺,梁兴初又给毛泽东收集到了大量的《大公报》。其中一张《大公报》被贴在耿飚住的那家房东的墙上,耿飚在付给房东一块大洋之后,小心地将报纸揭了下来。国民党当局在报纸上刊登的军情分析,等同于在给红军传递情报,他们无论如何没有想到,一张报纸透露出的消息,能对中国历史的走向起到决定性的影响——毛泽东终于确切地知道:在陕北,红军活动之剧烈犹如当年的江西苏区;而且,在陕北,存在着一块几乎与江西的中央苏区面积一样大的红色根据地!

七月二十三日《大公报》报道:

山西军阀阎锡山于七月二十二日在绥靖公署省府纪念周报告上说:“陕北匪共甚为猖獗,全陕北二十三县几无一县不赤化,完全赤化者有八县,半赤化者十余县,现在共党力量已有不用武力即能扩大区域威势”。“全陕北赤化人民七十余万,编为赤卫队者二十余万,赤军者二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