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天高云淡(第5/23页)

高天空旷,西风长啸的陕北已经遥遥可见。

红军的旗帜在西风中漫卷,毛泽东的眼前天高云淡,大雁南飞。

而此时,在川西一个叫卓木碉的地方,红军另一支部队的领导者张国焘宣布成立另一个“中共中央”。

卓木碉,位于马尔康县西北方向,今名为“脚木足”。

一九三五年九月十七日,红四方面军部队分别从松潘草地东西两边的阿坝和包座开始南下,向马塘、松岗、党坝一带集结。九月底,徐向前和陈昌浩率领的红军在大金川北面的党坝与朱德、张国焘率领的红军左路军会合。徐向前回忆那一刻他见到的朱德“面色黧黑,目光炯炯,步履稳健”。朱德的样子让一直郁闷不安的徐向前心里踏实了许多。徐向前后来一生都对朱德满怀敬重,晚年他在自己的回忆录中写道:“他希望一、四方面军指战员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团结一心,渡过眼前的困难,争取更大的发展。他的这些话,完全是顾全大局的肺腑之言,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朱总司令作风朴实,宽厚大度,平易近人,为接近过他的干部战士共同称道。”

十月五日晚,张国焘在卓木碉召集了高级干部会议,出席会议的有朱德、张国焘、徐向前、陈昌浩、刘伯承、王树声、周纯全、李卓然、罗炳辉、何长工、余天云等军以上干部五十余人,会址设在一座喇嘛庙里。

张国焘作了长篇发言。他从中共中央撤离中央苏区开始讲起,说中央红军之所以没有粉碎敌人的第五次“围剿”,被迫进行大规模的军事转移,不是军事路线而是政治路线出了问题。红一、红四方面军会合后,是红四方面军终止了中央红军的一再退却。但是,中央不但不承认自己的错误,反而指责红四方面军犯了路线错误。红四方面军的南下是战略进攻,中央的北上是被敌人的飞机大炮吓破了胆,是对革命前途完全丧失了信心,只有坚持南下才能最后终止中央的退却。中央竟然发展到“私自率领一、三军团秘密出走”,这样的中央已经是一个“威信扫地”的中央,一个失去“领导全党资格”的中央。最后,张国焘说出了他这番长篇蛊惑的最终目的:组成新的“临时中央”。

张国焘当众宣布了一个他自己拟出来的“临时中央”名单——张国焘承认这个名单事先没有和任何人商量过,也没有和被列入名单的任何一个人交谈过。张国焘的理由是:“以免他们尴尬。”“临时中央”名单从来没有以组织的名义正式宣布过,它仅仅是封存在浩瀚档案史料中的一张纸。但是,这个名单确实在卓木碉的会议上宣读过,与会的五十多名红军军以上指挥员都听到了:

一、毛泽东、周恩来、博古、洛甫应撤销工作,开除中央委员及党籍,并下令通缉。杨尚昆、叶剑英应免职查办。

二、以任弼时、陈铁铮、陈绍禹、项英、陈云、曾洪易、朱阿根、关向应、李立三、夏曦、朱德、张国焘、周纯全、陈昌浩、徐向前、陈毅、李先念、何畏、傅钟、何长工、李维汉、曾传六、王树声、周光坦、黄甦、彭德怀、徐彦刚、吴志明、萧克、王震、李卓然、罗炳辉、吴焕先、高敬亭、曾山、刘英、郑义斋、林彪组织中央委员会。

三、以任弼时、陈绍禹、项英、陈云、朱德、张国焘、陈昌浩、周纯全、徐向前、李维汉、曾传六组织中央政治局,以何长工、傅钟为候补委员。

四、以朱德、张国焘、陈昌浩、周纯全、徐向前组织中央书记处。

五、以朱德、张国焘、陈昌浩、徐向前、林彪、彭德怀、刘伯承、周纯全、倪志亮、王树声、董振堂组织军事委员会,以朱德、张国焘、徐向前、陈昌浩、周纯全为常务委员。

除了毛泽东、周恩来、博古、洛甫[张闻天]、杨尚昆、叶剑英六人外,张国焘的名单保留了当时中国工农红军的大部分领导人,甚至还包括了远在莫斯科的王明[陈绍禹]。由于消息闭塞,红七军团的原中央代表、已于四个月前叛变的曾洪易,红二十五军政委、已于两个月前牺牲的吴焕先,五年前就离开中国去了苏联、目前在莫斯科的一家出版社当中文编辑的李立三,中央红军转移后留在苏区坚持游击战、一个月前被俘遇害的徐彦刚等,也被列在了名单之中。

至于“临时中央”的主席,自然是张国焘自己。

对于所有的与会者来讲,“临时中央”是突然而至的事件。参加会议的徐向前后来回忆说:“人们都傻了眼,就连南下以来,一路上尽说中央如何如何的陈昌浩,似乎也无思想准备,没有立即表态支持张国焘。会场上的气氛既紧张又沉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