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夫妻、父子之间的三角格局(第2/5页)

作为大唐帝国的储君,李弘8岁便离开父母的怀抱,独自单飞。太子要住进专门的府邸——东宫,是由专门的老臣名儒教导辅佐帝国的接班人。

高宗皇帝对太子是寄予厚望的。自己病怏怏的身子骨决定了自己不是个长寿之君,他希望太子李弘能够早日接班。太子也是人,可太子真就不是一般的人。高宗和太子训练班的那些大儒名家轮番上阵对其进行全面洗脑。《政典》《通鉴》《春秋》都要往通透里读,吃透精髓,学以致用。

刚开始太子年幼,又有许敬宗出任太子少师,太子像个言听计从、规规矩矩的好学生。因为许敬宗是个忠实的挺武派,李弘对于母亲武后还是言听计从的。然而日子一天天过去,太子李弘渐渐长大,越来越有主见了。

随着年岁渐长,李弘越发多愁善感,百病缠身。他的体质本来就像父亲高宗皇帝,额头上隐隐浮现的青筋,使他苍白的面庞又增添了几分倔强。

他对朝堂上那些文臣们有诸多不满,只知消极地读书,没有积极的作为,很多时候也没有做出几件合乎道德的事。他的体质如父亲一般虚弱,可他的骨子里却不希望自己将来成为父皇那样的君主。

他最不满的应该是母后武则天,这个强势的女人与他心目中“牝鸡司晨,惟家之索”的儒家观念完全背离。他不明白,一个女人怎么会有那么强烈的权力欲。让他更不解的是,父皇在她面前,为什么会步步退让,直至将自己的皇权掏空。

武后对太子李弘,一开始是非常看重的。为了太子的教育问题,她像所有当娘的一样伤透了脑筋。她甚至亲自编印书籍,教导李弘怎样做个孝子仁君。像很多母亲一样,她只关心孩子的实用性学习,却从不过问孩子的精神世界。

李弘认为武后这本书写得还是很不错的,有一定水平,道理也讲得清楚。

他甚至认为一些谈话类的讲座应该请武后去解读《论语》、《春秋》。但李弘很快还是发现了一个问题,他按照书中教育的价值观去对现实做出判断,发现武后书上写的是一套,在生活中搞的却是另一套。

李弘有点晕,书上写的一套,生活中是另一套,人格分裂。他不知道,他的母亲这时候已经中了权力之毒。

权力就像罂粟花,虽然芬芳,但也让人难脱苦海。可一旦嗅到了此中滋味,就再难舍得丢弃。做惯了一帘幽梦的武则天,怒放的生命已经无法让她再回到后宫那方寸之地了。

李弘不甘心被母亲当小儿牵制,翅膀硬了,单飞是早晚的事情,玩母子组合,非他所愿。太子李弘是武后在感业寺中怀孕的孩子,在极其危险的境地里,没想到因祸得福。在怀孕的日子里,武后经常一个人虔诚地跪伏在佛像前,希望上天能够赐给自己一个白白胖胖的儿子。

她抱着幼小的李弘时,内心也曾祷告,让这个孩子快快成长,能够登上高位,替自己实现女人无法做到的一切。每当看到太子李弘因不满自己表现出执拗的表情,武后总会不由自主地想起那些过往的岁月。多么令人怀念的过去,时间都去哪儿了?

高宗这时候是什么态度呢?虽然对妻子和妻子的娘家百般恩宠,但在大是大非面前高宗还是偏向儿子的。

何况高宗病怏怏的小身子骨,三天两头要离京疗养。没有特殊情况,武后都一定要陪伴左右。这种时候,不得不放手让儿子监国发展势力规模。日渐形成的太子势力,令武后难以应对。 

就在武后的母亲杨氏去世前不久的三月十八日,挺武派中地位最高的宰相许敬宗到龄正式退居二线。武后在朝中失去了她最为倚重的一条臂膀,在儿子和丈夫亲信们的双面夹击下,武后一时之间陷入了权力的困境,只能勉强硬撑局面。

这一年老天接连播出不一样的节目,先是天下大旱,然后又玩了一把天狗吞日。

在母亲去世的第二个月,武后就向高宗上书,表示自愿退出皇后位,以赎天谴。与其说是武后体恤民情国运,不如说是她在自己的命运上再次下了重注。

她是在用破釜沉舟的一招,警告太子,别以为我这个当娘的是靠你这个太子才显摆起来的,其实你这个太子还是我的面子挣来的。假如不是老娘用尽一切招数正位中宫,你做了嫡子,哪来的太子当?和我对着干,没你的好果子吃。如果我不存在,你也不会长久。

辞职信写得很有诚意,递到高宗皇帝的手里,被高宗一口否决。夫妻之间的亲情,逐渐被皇权与后权之争蚕食鲸吞。 

武后请辞被拒一个月后,太子右中护(左中护为高宗极信任的老臣李)同东西台三品赵仁本被罢相。很多人都在说这是被退休在家的许敬宗“发挥余热”搞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