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来来往往(第2/2页)

萧嵩到达瓜州前线后,并没有和吐蕃人立即开战,而是仔细分析了目前的局势,在经过一番研究调查后,他发现瓜州的局势完全可以不通过战争来稳定,而要想做到这一步,就必须要找到实现这个目的的关键因素。

所以他的策略并没有从相关的战略战术下手,而是从一个人身上寻找突破口,这个人就是吐蕃的一个大将,名叫悉诺逻恭禄。

悉诺逻恭禄是一个即勇猛又很谨慎的将领,在吐蕃具有很高的地位,先前就是他率领着吐蕃大军攻陷了瓜州,并且扬言要继续东进。

不过在萧嵩看来,外表越坚硬的人,反而越有最致命的弱点。悉诺逻恭禄由于打了胜仗,又放出话来说要继续东进,所以就引起了吐蕃国王强烈的征服欲,他下令让悉诺逻恭禄不要耽搁时间继续向东进攻,然而悉诺逻恭禄却迟迟没有行动,这到并不是因为悉诺逻恭禄故意违反命令,是因为作为前线指挥官他才是最了解战局的,在悉诺逻恭禄看来,刚刚打下了瓜州,目前最需要的补充军需。

国王要向前,大将要军需,所以矛盾出来了!

而这个矛盾恰恰被老谋深算的萧嵩所看到。

于是,他开始让人四处放风说悉诺逻恭禄之所以迟迟不向东进兵,并不是因为军需不够,而是因为他想和大唐和谈,实现以战养战的目的。这个计策其实很眼熟,后世明朝的袁崇焕就是这么死在了崇祯的刀下,而此刻悉诺逻恭禄的命运和袁崇焕一样,被吐蕃国王找个借口召了回去,一刀结果了性命。

看来,反间计对于身处高位的人来讲,确实是屡试不爽。

接下来的事情,相信不用我说大家也能够猜到,没有了悉诺逻恭禄的吐蕃军队实力大减,几次战役下来伤亡惨重,不得已放弃了瓜州,退回吐蕃国内。

消息传到长安,李隆基大喜过望,没过多久就将他充实进了宰相班子,任命他为中书令。

萧嵩出奇谋打败吐蕃,以军功进入到宰相班子,这一点和当年的张嘉贞颇为相似,相对于萧嵩,另一位宰相裴光庭的经历就有些平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