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军事天才(第3/8页)

尽管这样的行动可能会取得成功,但是它并不能证明有无军事天才这个问题,只有平均的结果才能说明有无军事天才。如果有人质疑这种观点,认为有些将官并不是擅长深思熟虑的人,那么我们就要提醒他,我们所说的是智力的一种特殊活动,而不是纯粹指善于深思默想的能力。

所以,果断的产生应归功于智力的特殊活动。具备这种智力活动的人,往往是坚强的人(比才华出众的人更加合适)。我们可以列举各种战例来说明这点。比如,有些人在职位较低时表现非常果断,但是一到较高职位上,却显得犹犹豫豫。尽管他们打算做出决定,但是因为他们对自己所面临的新事物不熟悉,以及意识到一旦做出错误决定便会带来严重的问题,所以他们的智力便因此而失去了原来的力量。他们越认识到犹豫不决的危险,就会越习惯于迟疑地行动,就越裹足不前。

既然我们谈到了眼力和果断,那么就不可避免要谈到与之相类似的机智。在充满不确定的战争中,机智的作用非常巨大,因为它是一种能够出色地处理意外事件的能力。

人们钦佩机智,不是因为别的,而是因为它不但有助于解决意外的问题,还有助于对突然的危险迅速想出救急的办法。只要这种办法和这种回答恰当,我们就无须苛责它们是不寻常的,因为它们成为深思熟虑的结果时,看起来是极为平常的,给人的印象是平淡无奇,但是在它们变成敏捷的智力活动的结果时,它们留给人们的却是钦佩。机智很好地表明了智力及时而迅速地提出救急办法的能力。

机智这种素质,是来源于它自身情感的镇静还是主要源自于它智力方面的特性,主要取决于具体情况,但是这两者之中必然有一种产生了机智。我们可以这样说,对意外质问的恰当的回答主要是聪明头脑的产物,而应对突然危险的恰当办法则建立在感情的镇静的基础上。

现在,如果从总的方面来看一下形成战争气氛的四个要素:危险、劳累、偶然性和不确实性,那么我们就容易理解,如果要在这种满是困难的气氛中有把握顺利前进,就要拥有强烈的感情和较高的智力。我们会发现,战争事件的讲述者和报道者往往会根据这些力量在具体情况下的不同表现形式,将它们称为干劲、坚强、顽强、刚强和坚定。

我们可以将这些力量的出色表现,当成是同一种意志力在具体情况下的不同表现。不过,我们不能将它们混淆对待,无论它们表现得多么相似,它们依旧不是一码事。所以,我们有必要对这些力量进行精确的区别。

首先,为了明确观念,我们必须指出,只有很少一部分直接来自敌人的活动会激发我方指挥官上述精神力量的负担、压力或阻力。敌人的抵抗和敌人的行动、敌人的活动直接影响到指挥官的,不是他作为一个指挥官的活动,而只是他个人的安危。

如果敌人抵抗的时间并不是2小时而是4个小时,那么指挥官所面临危险的时间就不是2个小时而是4个小时。当然,这种危险会随着指挥官职位的提高而逐渐减少,对最高统帅来说,这种危险则丝毫不存在。

其次,敌人的抵抗直接对指挥官发生影响的原因在于,敌人长时间的抵抗会造成我方军事力量受损,而指挥官对这种损失负有责任。我方军事损失会对指挥官产生影响,他会焦虑不安,这就对指挥官的意志力形成一种压力。

我们认为,这并不是他必须承担的最沉重的负担,因为这对他而言,他只要能把握住自己就行。不过,敌人的抵抗及其所产生的影响,会对指挥官的部属产生影响,并且通过他们反过来对指挥官本人造成影响。

在部队士气如虹、英勇战斗时,指挥官在追求自己目的的过程中,几乎无需发挥巨大的意志力,不过在情况不利、进展困难的情况下,阻力随处可见时,指挥官便需要强大的意志力来克服阻力。

我们这里所说的阻力并不是指抗辩和不服从,而是整支部队的体力和精神逐渐衰退所引发的总情况,是指看到血与火引发的痛苦情绪,指挥官一定要先克服这种情绪,然后和其他人的这种情绪作斗争,因为指挥官会受到这些人的感染。

如果部属的体力和精神力量不停地衰弱下去,那么依靠他们自身的意志也无法再振作起来并坚持下去,那么统帅的意志便会遭遇严峻的考验。他一定要用自己的精神之光和内心之火,重新点燃全体将士的信念之火和希望之光。只有统帅做到了这点,他才能继续控制将士并继续统率他们作战,如果他做不到这点,他的勇气已远远不足以重新鼓舞将士们的士气,那么他便会像动物一样,临危而退和不知羞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