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45章 场刊分数和红毯!(第4/5页)

丑陋。

这一段对手戏,是整部戏里头冲突最大的,齐西的表现非常好,松紧适度,快打的时候只见残影,慢打的时候,韵味十足。季铭则更为有挑战,他站在光影里面,所有内心的,表面的冲突,都跟自然光影相互辉映。

在意识到自己丑陋的时候,他躲进阴暗里,内心冲突的时候,光暗线在他脸上游走。

配以表情的控制,肢体的控制。

简直像是一头困兽,时而从人形皮囊里爬出来,时而又被镇压进去。

戏剧感极致强烈。

这一次的鼓掌,是由前排的专业人士带动的,被震撼的其他观众,随之应和,于是蔚然大观。

至此,李元的心态变化,从进入到一个想象中的桃花源,到开始意识到假象背后的现实,再深一步,从这现实里看到自己内心的现实,他已经处于一个崩溃的,自我否定的边缘。

齐西建议他和小花一起去遇仙降上聊一聊,那里对两人都有特殊的意义。

二上遇仙降,与其是说李元跟小花的交流,不如说是李元跟自己的交流——小花就是以前的他,一个为自己假造了桃花源的人,以为只要进入其中,就可以获得抚慰和圆满。

李元试图从小花身上,找到真正自我和解的方法。

他寻找到了个合唱比赛的机会,如果能够得到省级奖项,就可以加分进入县里的中心学校就读。

合唱环节颇有致敬《放牛班的春天》的意味。

李元苦心孤诣地让王小花真正愿意表达出对唱侗歌的热情——而不仅仅是为了一开始的加分。在乘着老旧但干净的小巴、穿过山林荒坡的绿皮火车去往县里、省里参加一次次比赛的过程中,小花儿渐渐感受到和大家一起唱歌,一起努力的幸福。

得了第二名的合唱队载誉而归。

庆祝的时候,小花儿从口袋里掏出两个风铃来,说是铁的,不是银的,买不起银的,想要跟老师一起挂到遇仙降上去。第三次上遇仙降,李元看着王小花跟阿爸阿娘说自己唱歌拿奖了,开朗活泼满足——他自己看着两个挂的高低不同的风铃,伸手过去弹了一下。

叮!

小花儿回头过来,露出粲然笑容。

结尾是李元办了个诗社,带着学生们在山坡上背诗,小花儿和几个女孩子,还有混在其中的二球,在另一边唱着侗歌,阳光洒落,白花青草,远山近水……

最后也没有明示,李元是否从小花的改变中得到了自我和解的秘钥。

是抛除幻想,拥抱现实?

是解放内心,宽容自己?

是爱在心间,为人为己?

这就要交给看电影的人了。

……

放映结束后的掌声,还是相当热烈的。

很多外国影人和季铭拥抱,赞扬他奉献了让人惊叹的演出,当然也有相对直率一点的,说电影略显平淡,创意不足,而且有些虎头蛇尾,希望未来能看到更好的属于季铭的作品。

一概照单全收。

如文晏在企鹅影视大会之后,跟季铭见面的时候,就是传魔幻绯闻那一次,她说了剪片的思路和考量,再加上最后的减法。其实她跟季铭都已经有准备,这不会是一部水桶式的电影,面面俱到,他们放弃了很多,比如原先李元跟小花的冲突会更剧烈,和解的过程也会有更多现实性的刻画,但后面都被斩掉了。

保留下来的,是纯净的人物心理变迁,是饱满的情绪填充画面,是恬静自持的推进底色。

不失一部值得一看的电影——这是季铭自己的评价。

播完之后,固然有采访,但其实整体的发酵,还在第二天——因为这一天的主角另有其人,克里斯托弗·诺兰驾临戛纳,为重制的70mm《2001:太空漫步》站台,以及开办自己的大师班。当然,随后《太阳之女》,女性影人的集体亮相,也颇为吸睛。

第二天,场刊给出了评分:2.8分。

这不是个特别出彩的分数,但是同一天首映的,被女性电影人活动盛大支持的《太阳之女》,只有1分。

对比如此强烈。

《好莱坞报道者》非常直白地说:“早晨首映的《遇仙降》,并不是一部完美的作品,但她是我们在电影节上喜欢并希望看到的电影作品。而同为女性导演,且为女性题材,所以得到凯特·布兰切特领衔支持的《太阳之女》,俗套、无味、生硬,完全浪费了观众的时间——从这个角度来说,颇为讽刺。女性导演们,或许不应该迷恋题材的正确性。”

《银幕》的评价要积极的多:“《遇仙降》重复使用了一个被传说赋予特殊色彩的地点意象,主演每一次的关键改变都在这里发生,所谓遇见神灵的地方,导演显然意有所指,神灵,就是我们坦诚而不加掩饰的内心——复杂、多变和善意隐藏自己的现代人,往往无法认清自己真实的想法,或许真的有一个神灵在,我们将会可以更坦率面对自己,并发现我们真实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