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八(第3/3页)

吴明雄说:“我是说过这个话。”

斯予之说:“问题就在这里。据告状信说,这个田大贵把所有制打乱了,厂里乱七八糟,用的什么人都有,像个幼儿园。说田大贵敢这么做,全是你们市委支持纵容的结果。这个社会主义的国营厂已不姓社了,国有资产都变成了私有资产,要出一批新资本家了。很会上纲上线哩!”

吴明雄气了:“这个百十号人的小碾米厂,在改革前,全部国有固定资产不到300万,负债却是280万,加上30多个退休工人要养,哪还有什么国有资产可言?要按我的想法,这种资不抵债的国营小厂干脆全卖掉才好!”

斯予之在电话里又呵呵笑了:“看看,看看,你吴书记就是敢说话嘛!把这些国营小厂卖掉,有政策依据吗?”

吴明雄拿不出政策依据。

斯予之这才说:“吴书记,我再给你透个底,在许多问题上钱书记和你的看法都是一致的,对你们深化改革的充分肯定,已表明了钱书记和省委的态度。但是,吴书记,你能不能学得策略一点呢?有些事只做不说,有些事呢,只说不做嘛!别让人家抓住你什么把柄,和你纠缠不休,让你干不成事———你不是又要治水又要修路么?”

吴明雄这才明白,钱向辉让斯予之打电话给他,是一片好意,便在和束华如提起这件事时,很感慨地说:“束市长,你看看,这就是咱中国的国情,你只要做事,就有人告你;你要拿它当回事,就别过日子了。”

从省里回来后,农村八县市按计划全力以赴准备上南水北调工程。吴明雄又找束华如商量,想趁着这种上下一心的气氛和省交通部门的支持,把规划中要修建的环城路提前上马,早一些解决平川的道路问题。

束华如知道,道路问题已被吴明雄提到了议事日程上,目前正在进行可行性论证,迟早要修,可是不是在这时候修,有点吃不准,便以商量的口气对吴明雄说:“吴书记,你再想想,如果水利和道路一起上,战线是不是拉得太长了点?工作力度是不是大了点?”

吴明雄问:“那你的意思是?”

束华如说:“我想,道路是不是能在水利工程搞得差不多时,再考虑全面上马呢?饭总要一口口吃嘛。我是怕万一两边的摊子都铺开了,因为资金或其它什么不可预见的原因收不了场,咱们这两个当家人就难堪了,这好不容易得来的大好局面也就被破坏了。”

吴明雄想了好久,才说:“老束,你的话也有一定的道理。这事咱先不定,你再想想,我也再想想,我们分头多征求一下各方面同志的意见再说吧。”

束华如后来征求了交通、建委一些负责同志的意见,大家的意见比较统一,大都赞成抓紧时间上环城路。都认为晚上不如早上,早上花钱少,可能两三个亿拿得下来,晚上就不一定了,一旦经济高xdx潮来临,费用闹不好会加大一倍。

吴明雄再和束华如商量时,也和束华如说:“美国三十年代经济萧条时,就干了不少基础工程,省下不少钱,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失业问题。现在,我们利用经济在低谷运行的时机上,也有这类似的好处。另外,更重要的是,我们还可以借修路增强平川人民的自信心,把全市人民紧紧团结在一起,让大家都看到,只要我们上下一心,努力干事,就没有啥事办不到。和发达地区比,我们现在还差一大截,一时还拿不到团体金牌,可单项金牌,咱拼死拼活也得拿一二块回来。”

束华如细想想,觉得吴明雄说得有道理,就表示说:“那咱们就担点风险拼一回吧,也许会拼出一个奇迹来!”

这就有了后来被认为是平川历史上最具开拓意义的一次市委常委扩大会。在这次会上,吴明雄将“解放思想,负重前进,自加压力,水路并举”的口号第一次提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