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关键时刻,不添乱就是帮忙(第3/20页)

正在这时候,余成长带着余海风、余海云兄弟来了。

到达白马镖局门口,余成长对两个儿子说:“跪下。”

对于这个命令,无论是余海风还是余海云,全都目瞪口呆。在他们看来,就算是道歉,一起来到马家,说声对不起,已经非常够意思了。父亲对马家始终提防,也并不感兴趣,这一点,余家兄弟是很清楚的。余成长这个人,做人的原则性很强,交朋结友,一定要慎重选择。比如说王顺喜,因为是王顺朝的四弟,原本算是亲戚关系。可自从王顺喜暗中和张祖仁合作,开了祖仁贸易行,余成长就和他们断了来往。

正所谓不是一类人,不进一座门。余成长同样认为,白马镖局的马家和自己不是同类人,两家的关系,始终不咸不淡,对于自己并不感兴趣的马家,父亲竟然要求两个儿子跪在门口,这有些太出人意料了。

毕竟,余海风兄弟还太年轻了一点,他们哪里懂得父亲心里此刻在想什么。

余成长所想,第一,大敌当前,洪江城必须精诚团结,不能有任何矛盾。马占山当时所做的一切,虽然有威逼刘承忠的味道,但余成长不能这么做,他得化干戈为玉帛。第二,他得让儿子们知道,人生的成就,不是斗出来的,而是让出来的。第三,他知道姐夫刘承忠难做,虽然他不一定能帮得上忙,但他一定不能添乱。

与此同时,余成长也在想,刘巧巧实在太漂亮了,她又喜欢参与各种活动,难免常常出现在一些少年公子面前。这实在是太危险了,一定得尽快把这件事解决,只有向整个洪江城宣布,她已经名花有主,才能断了那些人的念头。所以,他办完现在这件事之后,必须立即和老婆商量,把海风的亲事定下来。

余成长见两个儿子已经跪下,抬腿迈进了马家。因为早有下人报告,马占山出于礼貌,迎向门口,并且主动伸出手,拉了余成长的手,将他迎进家门。马占山自然看到了跪在门外的余家二子,但他故意装着没看见,只是向余成长让了上位,命令下人沏上最好的黑茶。

余成长坐下之后,便对马占山拱手,代表两个儿子,向马家道歉。马占山只让他说了一一半,便打住话头。

以余成长的高傲和在洪江商界的地位,别说是亲自领着两个儿子登门道歉,就是肯来走一趟,已实属不易。何况,此时余成长的两个儿子就跪在门外,南来北往的客商,只要从马家经过,都能见到他们跪着。这个面子,已经给足了。所以,马占山不需要余成长多余的言语,只让他说半句话,便将他打断,一来,显示自己不计较这件事,二来,他也不想给余成长机会说出自己两个儿子跪在外面。

马占山暗想,就让他们跪着吧。余家的两个儿子跪在外面,时间越长,对于余家以及余家关系的羞辱,也就越重。要不了多久,整个洪江就会传遍,在洪江不可一世的余家,见了马家也要低头。

余成长自然知道,两个儿子跪在人家门前呢,这可是洪江最大的新闻。余成长是多么要面子的人,他能做出这种事,在整个洪江,那可不是一般的事。所以,他一直想找机会,将儿子登门道歉的事告诉马占山。马占山一旦知道此事,肯定就会将余家的两个儿子扶起来,这道手续,也就做全了。

可马占山又何尝不明白?他就是要让余家的儿子跪的时间长一些。所以,他不让余成长说话,而是自己一个劲地说。先说了民团训练的事。这件事,余成长出的钱不少,所以,他要感谢余成长。同时,他又向余成长表示道歉。这件事,是他没有做好,使得民团的训练出了很多问题。儿子马智琛和余家兄弟的冲突,主要责任,在自己的儿子,应该他向余家道歉,正好余掌柜来了,他当面表示道歉。为了洪江的安全,这件事,大家最好翻过去,从此不要再提了。

接下来,他又说起了官府要接办民团的事。他说,他反复想了想,既然官府真心剿匪,这是一件好事。由官府来训练民团,名正言顺,所以,他个人同意这件事。不过,民团毕竟是洪江商人集体办起来的,他个人的意见不算数,所以,他正准备去找刘总镖头。如果刘总镖头没有意见,他准备和刘总镖头一起,去征求洪江其他出资人的意见。正好,余掌柜来了,所以,先征求一下余掌柜的意见。

余成长不好说别的,只说:“官府如果真的为民着想,领导剿匪,我认为是一件大好事,我没有意见。”

马占山立即给余成长扔过一顶高帽子,说余成长的胸襟非同一般。又说,其实,他是最希望这一结果的,民团组建虽然只是几天,但他操的心,比以前几个月都多。特别是刘总镖头带的那个护城队,那些人都是公子少爷,怎么管?现在好了,交给官府,大家都可以松一口气了。接着,他又问余成长,对闹土匪这件事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