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有人真心剿匪,有人假意销烟(第4/26页)

胡不来反问:“你是不是担心,古大人这个禁烟折一上,把乌纱帽玩掉了?不会。”

“不会?”王顺清显然不太相信,“朝廷里的那些达官贵人,有几个不靠烟土赚大钱的?如果朝廷禁烟,那是断了这些大人的财路,他们会放过那些整天喊着要禁烟的人?”

胡不来晃了晃脑袋:“你不想想。以前,古大人是言官,品级虽然不高,不过,言官的工作,就是风闻言事,所以,他有上折的权力。而现在,他是外放地方,按照清朝的规矩,四品官才有专折上奏之权,他离四品还差得远呢。”

王顺清说:“这个,我当然知道。所以,我才对古大人上折这件事担心啊。”

“你呀你呀。”胡不来说,“对官场的事,你还是懂得太少了。古大人是从京城里下来的,对于这些事,自然比你清楚。如果上面没有这个意思,他又怎么可能上这个折?”

“上面的意思?哪个上面?”王顺清听到上面两个字,顿时有了兴趣。

“上面当然是上面。这次,朝廷恐怕是真的要禁烟了。”胡不来说。

花蝴蝶说:“朝廷什么时候真想禁烟的?这才多少年,先后下了八次禁烟令,哪一次当真的?还不是光打雷不下雨?”

“这里面,自然是有原因的。”胡不来说。

花蝴蝶问:“你倒是说说看,什么原因?”

“你别说这个古大人,看上去就是一个书呆子,他还真是懂得多。”胡不来说,“刚开始,他要上禁烟折,我也是反对的,后来,他给我讲了一个道理,我才知道,他把一切道理都说透了。而他说透了的这个道理,其实也就是一点,大清国的经济出了大问题。”

谈到经济问题,花蝴蝶感兴趣了,问:“经济出了大问题?什么问题?”

胡不来有意要在花蝴蝶面前卖弄,便说:“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是什么?是物质供应的平衡。有了这个平衡,物价才会稳定,物价稳定,社会才会稳定。可是,别说朝廷那些满族官员不懂这个,汉族官员懂这个的也不多,他们以为一切的要点都只是权力控制,只要权力控制好了,就万事大吉了。事情上并非如此,一个国家的经济如果出现了问题,那就是大问题了。”

王顺清说:“你还是没说明白,经济出了什么问题啊?”

胡不来说:“我给你打个比方吧。朝廷坚持不同国外做贸易,而国人又通过各种方式,将中国的丝绸、瓷器尤其是茶叶输出国外,换回来的,全都是银子。表面上看,银子多了,国家就富裕了。”

“对啊,难道不是吗?”花蝴蝶说。

“对于普通人来说,银子多了,肯定是好事。但是,对于国家来说,无论是银子多了,还是货物多了,都不是好事。”胡不来说,“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假如市场上有一万斤茶叶,也有一万两银子,那么,茶叶就是一两银子一斤。而现在,市场上的银子多了出来,变成了二万两,而茶叶并没有增加,还是一万斤,茶叶就会变成二两银子一斤。”

王顺清说:“你的意思是说,银子多了,物价就会上涨。”

胡不来说:“对。银子多了,物价就应该相应上涨。可是,朝廷不懂这个,硬性规定,物价不能上涨。那会形成什么情况?其中一万两银子买走了那一万斤茶叶,还剩下一万两银子,没地方花。有些人为了把这些银子花出去,就会去黑市买茶叶,所以,茶叶的黑市价,就变成了三两一斤。”

花蝴蝶问:“那你认为,正确的方法是什么呢?”

胡不来说:“正确的做法,是通商贸易。把自己的货物卖出去,再把人家的货物换回来。这样,既可以保持贸易的平衡,又能加快贸易的速度。”

王顺清说:“朝廷现在正是这样做的啊。以洪江为例,把茶叶、瓷器什么的卖给西洋人,再把他们的鸦片买进来。”

胡不来再次摆头:“这次,是恰好调过来了。茶叶出口所赚的银子太少,而鸦片进口输出的银子太多,以至于国库空了,没银子了。”

花蝴蝶问:“国库如果没银子,会出现什么后果?”

胡不来说:“你家堆一大堆白菜,别人却没钱买,是什么结果?白菜一定会大减价,减到你的成本价以下,还是没人买。这些年,所有的生意都不好做,只有鸦片生意一枝独秀,原因就在这里,国库里没银子了。”

“我有点明白了。”王顺清说,“你的意思是说,有些人闹着禁烟,鸦片害人还在其次,关键是国库被这鸦片烟掏空了?”

“正是这样。”胡不来说,“世上的事啊,不在于某个人想怎样或者不想怎样,而在于经济需要怎样。这就像一个家庭一样,比如说吧,一个富人,无论如何,都不肯卖家中的宝物。但是,一旦穷下来呢?肯定把家里值钱的东西当光。钱这个东西啊,你们没听人说吗?一文钱困死英雄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