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面子不是人家给的,而是自己挣的(第2/25页)

朱七刀说了一句:“忠义镖局,任何地方都不会输给白马镖局。”

余海风想了想:“七刀叔,这沅江之上,究竟有多少江贼?”

朱七刀慢条斯理地道:“江贼不比土匪,三五几个就可以打家劫舍。江贼不仅仅是匪,而且要水性特别好,否则,吃不了江贼这碗饭。”

余海风惊奇地问:“难道说,江贼还有好多帮?”

朱七刀说:“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一条沅水,不知养活了多少人,既养活排帮,也养活江贼。有很多江贼,都是一家人或者一族人。他们家里也有田有地,平常的日子,就在田地里忙农活,同时会派一些探子,打探水上的情况,遇到顺手的,就捞一把。”

余海风说:“我们这支船队,声势这么大,他们恐怕不敢吧。”

“那也不一定。”朱七刀说,“如果是一般的江贼,肯定不敢和我们动手。但如果遇到沅江水王,就很难说了。”

余海风心中好奇,问道:“我听很多人提起沅江水王,好像一谈起来,都有惧怕之意,他究竟是一个什么人物?”

朱七刀道:“我说他就是一个渔民,你恐怕不信。实际上,他真是一个渔民,生在沅江边,在船上长大,几乎天生就具有水性。成家后不久,他有了三个儿子,这三个儿子和他一样,也都有非常好的水性。本来吧,他们可能当一辈子渔民,不光他们当一辈子渔民,连他们的儿子孙子,也会一直当渔民。”

“后来呢?后来变了?”余海风问。

“后来是变了,因为世道变了。”朱七刀说,“除了三个儿子外,他还有一个女儿。官府的捐税越来越重,家里有一艘船,已经缴了船捐,可是,上岸去卖鱼,还要派捐。这且不说,他还要交人头税以及其他一些税。有一年,沅江水王病了,看病花了不少钱,还不能去打渔,欠了政府很多捐税。政府也是够黑的,百姓欠了捐税,缴不起,他们也不找百姓要,而是变出一种法子,由当地的富人代缴。本来,这笔钱也不是太多,但富人算成了高利贷,利滚利算下来,就成了一大笔钱。沅水水王不服,告到县衙。可这件事,本来就是县太爷和富户们合谋的,县太爷将沅江水王乱棍打出。沅江水王回到家,才知道那个富人把他的女儿抢去了,说是抵债。”

余海风说:“这不是官逼民反吗?”

朱七刀说:“沅江水王无路可走,带着三个儿子,将那个富人全家杀了。他的女儿已经被那个富人糟蹋,人是被救了出来,可第二天就跳沅江自杀了。”

余海风问:“七刀叔,你见过他们没有?”

朱七刀道:“沅江水王见过两次,交过一次手。在水中,我不是他对手,如果在陆地上,他们两三个也未必是我的对手。”

余海风又问道:“这些江贼该不该杀?”

朱七刀斩钉截铁地道:“如今这个世道,世风日下,黑白颠倒,安守本分,就没法活命,胡作非为,反而活得很好。你说,谁该杀谁不该杀?真正该杀的,是那些官员。可那些官员在台上,一个个道貌岸然。”

余海风说:“我就不明白了。这些官员如此腐败,难道皇上就不知道吗?如果皇上知道,为什么不杀了这些贪官?”

“你说得简单。”朱七刀说,“你看看,这些当官的,哪个不贪?杀了这个,再升一个上来,还是贪。把所有的贪官全部杀了?那皇上不就成了光杆司令?他这个皇上,手里如果没有了这些官员,他的皇位,能坐得稳吗?别说是出来一帮土匪,就算一个普通人,只要有点功夫,也把他抢了。”

余海风说:“这么说,难道我们的国家,就没救了?我们这些老百姓,就真的只能被逼上梁山?”

朱七刀立即制止了他:“你可不要乱想。你们余家是大户人家,还不至于到山穷水尽的地步。”

余海风点了点头。

走水镖比走陆镖轻松,是因为在船上居高临下,以逸待劳。拦江之贼出现,不可能一下子就从水中钻出来,他们必须借助工具,比如船、筏子等。而船上的镖师一旦发现,就能做好准备。所以,拦江之贼轻易不会招惹有镖局保护的船,更不会招惹一个船队。

朱七刀给了余海风几把竹子标枪,让他带到船尾,注意警戒。毕竟走镖事关重大,不能有任何疏忽。

第二天中午,太阳照得人昏昏沉沉的。朱七刀突然传出话来:“这段水面不太安宁,大家都警醒点,不要睡觉。”

余海风知道,朱七刀熟悉情况,他说这段水面不安宁,那就需要十二分警惕。余海风不敢懈怠,当即提起精神,严密注视着水面。水面上似乎很平静,并没有特别之处。

船行不远,前面的江面上,出现了一队木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