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发配青林山当“田坎干部” 原来是发配(第3/3页)

那个中年人看到侯卫东真的是工作组的,尴尬地递了一根烟,露出讨好的笑容,道:“侯同志,不好意思,我还以为你是棒儿客。抽支烟,以后到家里来坐。”

田大刀拍了拍中年人的肩头,道:“老田,不愧为治安积极分子,警惕性高。以后继续保持。”他接过老田的烟,啪的一声,用打火机点燃,吐了一个烟圈,又道:“驰名商标,这是美国的正宗片子,好看得很。”

池铭不理他,站起身,道:“陈姐,我回去了。”又对侯卫东道,“我把火捅开,烧些开水,你等会儿拿水瓶来打。”

池铭走了,田大刀也就走了。

看着田大刀的背影,陈大姐低声道:“田大刀是派出所秦钢所长的侄儿,是个杂皮。他正在追求池铭,你少惹他,青林山上只有习公安才吼得住他。”

陈大姐把商店门关了,帮着侯卫东将东西搬回到院子。此时,同一层楼的邻居依然关着门,陈大姐道:“那是高乡长的家。”

侯卫东鼻子里似乎又回味起炒得极香的回锅肉的味道。

将杂物清除掉以后,侯卫东先将墙用干净扫把扫了一遍,将灰尘和蜘蛛网扫掉,又将满屋的老鼠屎扫干净,老鼠屎装了半桶,让他一阵恶心。随后用拖把将地拖了数遍,屋子里这才看起来像些样子。

忙活完,侯卫东用新毛巾洗了脸,提着水瓶到后院。

后院是一溜青瓦平房,围成一个四合院。左侧堆着些煤炭,煤炭旁边是烧煤的大灶。沙州地处天然气富余地区,吴海、益杨等县城里都是烧天然气,侯卫东已经很久没有见到这种烧煤炭的大灶了。大灶旁边,开着一个小门,里面洒出来点点灯光。

侯卫东试着问了一句:“池铭在吗?”

“进来吧。”

屋子是典型的老房子,可以看到木头做的横梁。横梁在灯光下黑黝黝的,这是长期被油烟熏的结果。恍然间,侯卫东回忆起70年代初吴海县公安局的大食堂,也是这种格局。如今吴海县公安局的食堂已经变成了公安宾馆,而这上青林乡的食堂依然保持着70年代的格局,整整落后二十年。

“没有吃饭吧,这里有一份烧白,还有些剩饭,我给你炒个青菜,将就吃了。”

在这举目无亲的上青林山,池铭的态度多多少少给了侯卫东一些温暖,他搓着手,不好意思地道:“给你添麻烦了,真是不好意思。”

“这本来就是工作组的伙食团,有啥子嘛。”池铭手里拿着一本书,封面上《情深深,雨蒙蒙》几个大字特别显眼。她没有看书,坐在油腻的方桌后面,打量着侯卫东,问道:“你是大学生,怎么会到工作组来?”

侯卫东听她话中有话,反问道:“工作组不好吗?”

“青林镇政府是由上青林乡和下青林乡合并的。政府设在下青林乡,当官的、管事的和管钱的都集中在政府里。工作组都是年纪大的、管不了事的和不听话的。”

侯卫东听闻此言,愣了一下。他的心猛地沉了下来,香喷喷的烧白也就索然无味。他尽量让自己露出笑脸,可是他自己也能感受到笑容的僵硬,道:“平时在这里吃饭的人多不多?”

池铭摇头道:“工作组的人,大部分家都在上青林山,自己做饭吃,只有两三个人在这里吃饭。不过他们都找得到伙食,五天里倒有四天没有在这里吃饭。”

“那就没有必要设一个伙食团。”

“你才来,不熟悉情况。青林镇政府有两个炊事员编制,朱哥在青林镇政府伙食团上班,我就只有上山了。不煮饭,你让我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