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在全县官员瞠目结舌中升官 换届选举(第2/5页)

“有这事,前一段时间你在住院,没有给你说。”

曾宪刚阴着脸,道:“疯子,你现在光想赚钱是不行的,你还是应该走仕途这条路。马上要换届选举了,你有没有想法?”

侯卫东试探着道:“我不是候选人,能有什么办法?”

“你为上青林做了这么大贡献,怎么没办法?没办法大伙儿可以替你想办法,办法都是人想出来的。干了好事的就应该当官,这他妈的不是天经地义的事吗?”

侯卫东道:“反正这事我不管,你们想怎么办就怎么办,我不参加不配合。”

曾宪刚明白了侯卫东的心思,道:“上青林修路,疯子功劳最大,如果有人提出你的名字,绝对一呼百应,这一点我打包票。”

转眼间就到了换届选举的日子,秦大江不声不响地做着工作。他当了多年的支部书记,很有些工作方法,并不直接拉票,只是逮着机会就讲侯卫东在上青林公路中所做出贡献。

曾宪刚则是守株待兔。这一段时间,陆续有亲朋好友到家里看望他,他就从修公路开始,一直讲到受伤住院期间的种种小事,讲得细致入微,甚是动情。

在青林镇里,选举工作按正常程序推进着。

秦飞跃离开青林镇以后,赵永胜成了青林镇的绝对权威。这就让他的警惕下降很多,当宣传部刘军打电话询问儿子刘坤选举之事时,他在电话里打了包票。

1995年12月中旬,公布了选举方案以及候选人名单:镇长实行等额选举,候选人是粟明;副镇长实行差额选举,候选人四选三,副镇长候选人有钟端华、刘坤、唐树刚和李辉。

武装部长钟端华群众基础好,没有多大问题;

镇长助理刘坤是县府办下来的,是这次选举的重点确保对象;

唐树刚原是党政办主任,这次能进入内定名单,纯属运气好。

青林镇政府的领导职数一直是一正二副,这次选举前才增加了部分乡镇的领导职数。青林镇政府的领导职数就变成了一正三副,唐树刚幸运地被列入了副镇长候选人。计生办的李辉是一般工作人员,资历一般,能力一般,表现一般,是用来做差额。

1995年12月19日,青林镇人代会正式召开。由于有选举任务,镇里特别重视这一次人代会,专门租用了两个客车。一辆客车到上青林接镇人大代表,一辆客车到下青林各村接镇人大代表。

侯卫东不是人大代表,没有资格参会。他起床之后,到尖山村看了公路现场,然后来到狗背弯石场,站在高高的采石台上,他琢磨着:“从反馈的情况来看,自己被选上的可能性比较大。也不知哪一个倒霉鬼会被选下来,是钟端华、刘坤还是唐树刚?”

中午1点,他在石场同工人们一起吃午饭。吃完饭,他回到家中,脱掉衣服,钻进厚实的铺盖,万事不想,只管睡觉。

2点钟,手机猛地响了起来,侯卫东以为是选举之事,一把抓过了手机,结果却是秦飞跃的电话。秦飞跃高兴地道:“卫东,开发区正式成立了,你有没有兴趣过来?过来以后,先安排你负责国土方面的工作。”

侯卫东满口答应:“秦主任,我愿意到开发区工作。”

镇人代会开始以后,镇党委书记赵永胜胸有成竹,放心地让党委副书记蒋有财和人大副主席肖卫国去办具体之事,他则稳坐钓鱼台。因此,当人大副主席肖卫国紧张地出现在他面前之时,他开了一句玩笑:“肖主席,什么事让你如此着急?每临大事有静气,这可是我们青林镇的座右铭啊。”

肖卫国一脸沉重地道:“第三代表小组推出了新的副镇长候选人。”

“是谁提出来的?提的是谁?”赵永胜有点吃惊,不过并没有太在意。

“独石村代表严国歌提议将侯卫东列为副镇长候选人。曾宪刚、秦大江等十二人附议,依照选举法规定,提议有效。”

侯卫东虽然没有一官半职,但是上青林公路顺利建成以后,他在上青林的名声如日中天。这一次被检察院请了进去,上青林村民还搞了一个万人签名,由此可见一斑。

得知侯卫东被提为候选人,赵永胜顿时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一下就站了起来,道:“严国歌是谁?我没有听说过此人。能不能撤销提议?”

肖卫国为难地道:“严国歌是独石村的代表,从去年开始就长期住在沙州女儿家里。这白纸黑字写了上来的提议,撤销是违法的。”

附议的十二人都是上青林村干部,这让赵永胜意识到情况不妙。他脑筋急转,道:“我找曾宪刚和秦大江谈话,你找严国歌和杨柄刚谈话。其他的人,分别由蒋有财和宁勇找人去谈,务必让各村村干部以大局为重,以青林镇的发展为重,将组织上确定的候选人选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