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他们一精明,干部就出事(第2/5页)

“这个当然。不过我可听说,驻京办可能很快要撤了。”

“撤?不可能吧?驻京办已经融入了京城的社会经济之中,谈撤,岂是容易?”

“中央要撤,那肯定得撤。不过,还没见文件。我们的工作还在正常进行。年前我还得过去,要跟老乡们沟通沟通。另外就是那些民工们回来过年的交通问题。”

“是得照顾到。驻京办嘛,就得成为在京湖东人的主心骨,让他们感到温暖,感到县委县政府的关爱。天明哪,这次叫你回来,是两件事。一呢,是你自己的事。我给班子里一些同志通了气,应该很快了,不行先挂开发区工委副书记,工作仍以驻京办为主,怎么样?当然,这还是想法。也许有些同志还会有不同的意见。”

“行!我服从组织安排。”唐天明明白宗仁说的会有不同意见的同志,大概是指县长李哲成。李哲成跟宗仁是水火不相容的关系。其实,两个人早年还是大学同学。当初组织上把他们安排到一个班子里,或许也有基于同学关系的考虑。谁能想得到,同学却成了政敌。因为两人的关系,湖东干部也很为难,有宗派,有王派。唐天明是例外,他不属于任何一派,他只是唐天明,只是湖东驻京办的主任。无论是宗仁还是李哲成,只要是吩咐了,他都照样去办。而且办得同样的好。把自己混淆在所有派别的中间,是最明智的。而把自己突显在某一个派别的前锋,那等于将自己摆成了出头鸟。没有派别,而所有的派别都想争取,那是上上策。

唐天明就想做个有上上策的人,这是他的希望,也是他的原则。

宗仁书记站起来,踱到窗前,推开窗,一股风猛地扑进来。他赶紧关了,回头道:“湖东有些情况,天明同志还不太清楚吧?那些人……唉!怎么搞的?我一直想不通,何必要这么做呢?不都是革命工作嘛?你知道,有些人甚至跑到省纪委了,要告我。还有个别同志,唆使他人写举报信。言之凿凿,似乎我是湖东最大的腐败分子。这不是笑话吗?你在北京,也听说了吧?”

“这……”唐天明含糊了下,这才是宗仁找他来的正题。

卫国主任进来,递给唐天明一份从网上下载的文件,说:“唐主任,这是刚刚看到的。江江高速铁路正在规划,涉及到南州。但也可以不走南州。你看看,再听听宗仁书记的意见。也许是个机会呢。”

唐天明接了文件,其实是网上的一则消息,说国家发改委正拟论证规划江江高速铁路,目前具体路线尚未确定,便道:“这个,我估计市里要争取。因为江江高速铁路如果通过南州,就必须通过湖东。湖东是南州铁路的入境口。市里要想它在南州的路线更长,那就得去跑发改委。这个项目,其实早在两年前就有专家提出来过,不过没有规划。现在看来要正式上马了,宗仁书记,您看?”

宗仁扫了眼文件,说:“当然得争取。现在是交通速度决定经济速度,高铁更要争取。天明同志刚才说得对,要和市里一道。不然,单靠湖东一个县是争取不到的。天明同志回京后,要和容浩主任商量下。必要的时候,我觉得还可以联合其他在这条线上的县一道。先把规划拿下来,只要进了笼子,将来就好办。”

卫国出去后,唐天明问:“县里上次说对小冷的问题有所考虑,是不是要调整下?这个同志在驻京办,喜欢结交些社会上的朋友,我有些担心。如果县里能有合适的位子,还是调整回来好。”

宗仁顿了下,“如果真不行,让他回原单位吧,职务不变。”

“这可能有些问题。他不一定同意。他在驻京办也待了三四年了,对这一块很熟,有些事情他也是清楚的。我就怕他要真的回了湖东,管不住自己的嘴,这样会给组织上带来麻烦。大问题当然没有,可传出去不太好听。而且,也影响我们跟中直机关的关系。以后谁还敢跟湖东打交道?”

“那你说?”

“我倒有个办法。现在湖东有8万人在北京,其中党员不少。按照中组部要求,要做好对流动党员的管理工作。有些地方在京成立了流动党员工作站。我们也可以成立一个,让小冷去当站长,给他个正科。流动党员工作站与驻京工作办公室业务联系,但互不隶属。如果国管局那边真要撤了驻京办,这流动工作站也是个替代。”

“我同意。过两天的常委会上再研究。”

“宗仁书记,我倒不是要对小冷怎么样。完全是为了工作。”

“这我知道。天明同志啊,我还不清楚?这个小冷,平时对权力看得太高,也不够光明,调整下,对他也是个锻炼,对你这驻京办的工作也是个支持。驻京办任务重哪!我对你们是寄予厚望的。”宗仁说着,走过来拍了下唐天明的肩膀,唐天明愣了下,宗仁说:“国家纪委那边有路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