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创造新名词 策划是这么做的(第3/14页)

最近,李非语也在为艺术节上项目的事情发愁,毕竟,柏安民下达的两百个亿的指标是一个天文数字。章林带着孙老板来到李非语的办公室,听说孙老板要投资一亿元创办谷雨茶业,李非语非常高兴,他说:“松林的茶叶资源很好,多年前就通过了有机绿茶的国家认证,可惜一直由茶农分散采摘、制作,小作坊加工,一直上不了档次。孙老板这次回乡创业,是回报家乡之举,一定要把松林的茶叶品牌打出去。”

孙老板望了一眼章林说道:“我这些年一直在浙江做西湖龙井,本来我也不敢回来的,是章县长多次亲赴杭州,亲自劝说,我是被他的热情感召回乡的。”这个孙老板还是很会说话的,知道在领导面前要突出自己的县长,摆正自己的位置才是重要的。

章林说:“孙老板这些年一直做茶叶,对茶叶市场很有研究,松林县的茶叶种植面积达三万亩以上,市场是非常巨大的,谷雨茶业给松林老百姓带来的就是一场及时雨。”

孙老板说:“我们实行的是公司加农户的方式,进行四个统一,即统一生产、统一管理、统一收购和统一加工,从而保证茶叶质量。”

李非语说:“这是农产品深加工项目,我觉得比工业项目还要好,企业得利益,老百姓也能得到实惠。对你们企业来说,本届艺术节是一个良好的机遇,结合节庆要搞点宣传活动,要吆喝,要推介,艺术节就是为企业搭台,具体情况你们和招商局再联系一下。”

章林也是久仰陈雅芊大名,可惜一直没有什么深接触,这次本来也打算向陈雅芊汇报,现在李非语也提起了此事,章林顺水推舟地说:“李书记,我和陈局长不是太熟悉,是不是请您打个电话说一声?”

李非语爽快地答应了,拨通了陈雅芊的电话,说一会儿松林县的章县长要过来谈一个项目。章林要求李非语打电话看似多余,实则别有用心,言外之意是他和李非语的关系很好。一个亿的招商项目在市招商局算是小菜一碟,但有了领导的电话,再小的项目也要和大项目一样重视,再小的人物也要当做大人物一样看待,该关照的要关照,该行方便的要行方便。

章林和孙老板来到了市招商局,有了领导的电话,效果自然不一样,陈雅芊果然笑脸相迎。在听完章林的汇报后,陈雅芊说:“松林云尖我喝过,口感很不错,荆都市内也有专卖店,可是多年来价格一直上不去,七八十元到一百来元一斤,利润空间有限。”

孙老板问道:“陈局长多年从事招商工作,对企业发展很有研究,是地地道道的经济学家,请多指示。”

“专家谈不上,”陈雅芊说,“不过,我熟悉市场,熟悉行情,我建议谷雨茶业要走中高端路线。”

孙老板一拍大腿说:“陈局长说得太对了,我也正有此意,可是又担心提价后销量锐减。”

陈雅芊竖起拇指说:“措施一定要跟上去!要突出有机茶的保健养生功效,从产品名称、包装到宣传促销都要有一系列的变化。”

见章林和孙老板正目不转睛地看着自己,陈雅芊继续说道:“建议将松林云尖改名,茶叶这个尖那个尖的太多,改为松林云青,云中青,寓意平步青云,吉祥、喜庆;高档茶和礼品茶改为青花瓷罐贮装。最重要的,要在艺术节期间宣传造势,举行一场大型拍卖会,极品茶叶论克卖,五百克要卖出一百万元才好,才有轰动效应。”

孙老板惊得张大了嘴巴,半天没有合拢,好像在等着陈雅芊说的那一百万元从天上掉下来,直接掉进他的嘴里。他结结巴巴地问道:“那……那会有人来买吗?”

孙老板的窘态把陈雅芊逗乐了,她用一只手指指着孙老板,大笑说:“你以为真有人拿一百万元买一斤茶叶啊?除非傻子。你自己安排人买啊,钱还是回到你的口袋里,肥水不流外人田,你白赚了名声,何乐而不为?你想,五百克极品松林云青要是拍出一百万,那将会产生多么巨大的轰动效应,报纸电视网络都会铺天盖地的报道。当然,也可能引发争论,比如,这么贵的茶叶是谁买的,又是买给谁喝的,等等,争论越多,茶叶的知名度就越大,你孙老板还不是白捡了个大便宜。”

孙老板竖起了大拇指赞道:“陈局长,高,实在是高!”

陈雅芊说:“这就是策划时代,要有创意,要善于自我炒作,网络上一夜成名的事情多的是。”

章林说:“陈局长见多识广,点石成金,我们山里人老实,就是做梦也想不到这些好点子。”

陈雅芊说:“这年头做企业光靠埋头苦干是不行的,做企业不仅仅是做经济,有时还要做政治、做文化。我还有一个建议,现在特供商品比较走俏,普通的商品,一旦列入特供,就身价倍增,上次媒体报道北京发现一批特供国家机关的茅台,工商人员都分不出真假,后经厂方鉴定才确定是假酒。假酒都敢特供,你看人家的胆子有多大。我们的松林云青有这么好的品质,能不能解放思想,做点特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