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幕后推手(第2/12页)

沙老太就是沙老太,她这个农村老太婆找到一点儿理就能够将女儿逼到墙角。

“家里没男人怎么了,离了男人不能过了?你父亲死得早,我牙一咬不是过来了?王宝钏十八年寒窑的苦都能吃,你只一年的时间就熬不下来?”

沙红霞还有什么说的,明摆着母亲支持柯易平,支持也就算了,还带着怨气指责她的不是。

沙老太以这种态度对女儿说事是有原因的,沙红霞一般的事不听人劝,作为老小的她违拗母亲的话是家常便饭。沙老太只有抓话把子,或者一下子镇住她才行。

到柯易平回来,沙老太喜笑颜开地说沙红霞支持他的决定。柯易平看沙红霞拉着脸一言不发,有点儿不敢相信,但丈母娘说得这么肯定,也就没有大问题了。

过了几天,柯易平接到了通知,令他喜出望外的是,组织上安排他去的地方,居然是他的老家宝川市。

柯易平临出发前沙老太私下里再次交代他,下去工作不要混。

柯易平纳闷,沙老太为什么口口声声地叮嘱他不要混,就没有其他话可说吗?

混——多难听啊。

沙老太说的混,其实是指瞎混。混已经是一种不好的状态了,再瞎混就更是说不过去。很多人就是栽在混上,浑浑噩噩的人是不知道自己混成什么样子的,混就是麻木地活着。

沙老太希望女婿柯易平到基层工作踏踏实实,她怕他混得面目全非地回来。

柯易平下派到宝川市时正值姜松岩到Z省,柯易平下派前的单位是云邑市环保局。柯易平就这么和姜松岩擦肩而过。

2

宝川市位于长江下游北岸,是关港市下辖的县级市。由于地理位置偏北,底子薄,本世纪初宝川市的GDP居Z省县级市的末位,极大影响了关港市的经济地位。这几年,因为招商引资颇有成效和关港市整体发展的推动,宝川市的经济发展稍有起色,但还是关港市最差的。

柯易平在省城结婚以后很少回家,宝川市的情况最多也只是从同学或者还有联系的朋友那里知道一点儿,要去的环保局都不知道坐落在什么地方。下派是他希望的,下派到老家让他有点儿莫名其妙的兴奋。他给家里打电话,告诉父亲他要到宝川市来工作一年。柯支书听了头脑有点儿转不过来,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问儿子不在省城好好待着到下面来干什么,怎么瓦匠吃晚饭——往下爬了?

柯支书有很多的担心,儿子一年以后要是回不去怎么办,在省城的工作要是有人顶了怎么办?他们村里也有过下派锻炼的干部,都是一去不复返,走了后和他基本上没有联系,这就使他不知道这些人从他这里走了以后是否得到好处,不能确定下派锻炼以后是一个什么样的下场。柯易平对父亲自然又是一番解释,不过不像对老婆和丈母娘那样复杂,不用考虑他是否想得通。

宝川市环保局给柯易平挂了一个管理科副科长职务,科长姓邬,是个比柯易平岁数大一轮的老同志。管理科负责全市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立项、登记表、报告表及报告书的审批和“三同时”等管理,防止新污染源的产生;参与制定全市总体规划和工业布局;负责全市污染治理工作;负责放射性及有害危险品使用和管理。

局里为柯易平的到来举行了一个隆重的欢迎仪式,接风宴摆了五六桌,局长书记和全体中层干部参加。听说柯易平是宝川人,刘局长让他先回家看看父母亲,休息十天半个月的再来上班。柯易平刚下到基层,要求自己有自觉性,谢了局长的好意,准备马上投入工作中去。

对于省里下来的干部,宝川市环保局这一头有他们的想法,本来就没有将柯易平当劳力,只想着和他处出感情,将来回去对他们有用,有那么一层关系在省里是好事。

邬科长对柯易平很客气,说他不是什么领导,倒是希望柯易平带来省里科学的管理方法,将好的工作经验传授给他们。柯易平来这里之前在执法口子,对管理科的业务一窍不通,他能指手画脚什么?老实告诉邬科长他在市局工作的情况,就管理科方面的工作拜邬科长为师。要知道,管理科在环保局是一个重要的部门,熟悉这方面的业务将来回去多一个工作方向。

邬科长除了和柯易平谈工作,还问他酒量怎么样?柯易平说不怎么样,有个三四两的量,他知道在这方面不能逞能。邬科长拍拍他的肩膀,为管理科终于有了一个在酒桌上拎得出去,打得响的高兴。他认为报三四两酒量的柯易平,真正的量应该在半斤以上。

邬科长说有饭局会带着柯易平,省得他在食堂里吃。环保局有宿舍没有食堂,局办公室替柯易平联系了公安局食堂代伙,柯易平吃了两顿就再不想去,虽说那里的食堂很大,吃饭的人寥寥无几,做饭的怕是看守所调过去的,绝没有将吃饭的人当作干警对待。如果饭局多一点儿真是好事情,吃得好不说,还省了伙食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