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砖头碰瓷(第2/10页)

沙红霞和柯易平两个人都提着袋子,说话间就将装着菜的盒子往外拿。姜松岩搓着手说:“搞这么多,老太忙得不轻吧?”

沙红霞说她帮着做的,姜松岩听了很高兴,说老太也该享福了,让沙红霞平时帮着多干点儿。他还夸了沙红霞一下,说知道她能干。

沙红霞没见到苏可可,就问嫂子哪里去了?姜松岩轻声说:“你嫂子替我出去办事了。”他问沙红霞,是不是要拿餐具将菜装出来?沙红霞说不用,餐具先放这里。

沙红霞说:“嫂子不在,我正好夸她。嫂子真漂亮,气质也好得不行。”

姜松岩想苏可可这时候一定在房间里竖着耳朵听外面,就说:“就是啊,你嫂子确实不错。很好的一个人。是你大哥的福气!”

像是对沙红霞有意见,姜松岩问:“你口口声声叫嫂子,怎么就不见叫我呢?”沙红霞赶紧叫了一声“大哥”。

“不对,你小时候叫我什么的?”姜松岩问沙红霞。

沙红霞想了想说:“是叫松岩哥吧?”

姜松岩笑着对柯易平说:“她小时候叫我松岩哥十分的不情愿,背地里叫我‘姜家的哥’。”沙红霞脸红了一下。姜松岩顺势支使她:“你给大哥和你爱人倒茶,我们坐下来聊聊。”

这正是柯易平巴不得的,沙红霞忙去拿茶杯,找茶叶给他们泡茶。

姜松岩问了一下柯易平目前的工作情况,问他是不是适应省厅的工作。柯易平说在省厅干,专业更对口,发挥业务技能的空间更大了。姜松岩希望柯易平能够将他在基层看到的,听到的反映给他。

姜松岩说:“我在下面的时间和机会实在是太少。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现在的这个位置好像只要发言,无需调查,调查的机会是越来越少了。”

柯易平不知道姜松岩想了解下面什么,就找他自认为有用的话说,说了一些清查小化工的见闻。姜松岩问到他宝川市那件环保案件的处理情况,柯易平说处理得很好,宝川方面连媒体都摆平了。

姜松岩想知道怎么摆平的,柯易平说他知道一些内幕。宝川成立了应对此事的宣传接待组,其实就是公关的,负责接待闻讯到宝川市来采访的记者,给记者们封口费,到有关报纸和网站去送“广告费”,屏蔽和封杀负面新闻的情况。

柯易平还说了件匪夷所思的事情,宝川市委宣传部的两个人去摆平南方一家大的报纸和网站的时候,在广州他们带的装有二十万现金的电脑包被偷了,他们没有敢去公安局报案。

见姜松岩有着不解的表情,柯易平说钱不是从市财政拿的,损失反正不是他们的。

姜松岩没有细问这件事,他难以相信这是真的,街头巷尾的传闻他是不感兴趣的。

其实柯易平说的这些是事实,消息也是有来源的,是花钱消灾的叶弘事后在他面前发牢骚告诉他的。当然,叶弘做梦也想不到柯易平会披露给姜松岩。但这样的事情即使是可信度高的,姜松岩也只能听听而已,鉴于消息来源和他这个分管环保的副省长身份,他无暇也无能力去追究下面这些行政官员具体的惯常的所作所为,即使是他们的错误或者是违法行为。他只能算是从柯易平这里掌握和了解到一些情况。当然,这样的情况会给他警醒和启发,作为高层领导的他,在以后工作的决策上会有更周全的考虑。

柯易平滔滔不绝地讲宝川市的一些负面情况时,沙红霞不停地给他使眼色,想让他结束话题。在她看来,姜松岩是出于礼貌和柯易平随意聊聊,他倒是当真了,说个不停;姜松岩看起来在认真听,说不定心里很不耐烦呢。

沙红霞也怕柯易平在他面前捅出宝川的事情不合适,按捺不住站起来说时间不早了,母亲还在家等他们吃饭。姜松岩一听她这么说,也就不再留他们。

送他们走了以后,姜松岩见房间里的苏可可还没有出来的意思,就打开桌上放着的保温饭盒,将这些沙老太为他做的菜一一摊开来。

他贪婪地嗅了一下鼻子,说:“真香啊!”转过脸来,对着苏可可的房间喊:“苏老师你出来,有好吃的。”

姜松岩高兴或者故作高兴的时候会在家里叫苏可可苏老师。半天没有动静,他忍不住站起身到厨房拿了双筷子吃起来。没吃几筷子菜苏可可的房门响了,她从里面出来。

姜松岩招呼她:“来来来,老太做的,都是我过去馋的,在他们家没吃够的。味道好极了!”

苏可可不动声色地跑到厨房,不是拿筷子,而是拿了个塑料盆出来。她将几个菜一股脑儿全倒进了盆里。

姜松岩目瞪口呆地看着,在她倒完了才反应过来:“你这是什么意思?”

苏可可说:“什么意思?为你的健康,就这个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