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孤军悖论(第3/6页)

席鸣一瞟了一眼放桌上的红酒问:“就喝这个啊?”

姜松岩说:“就这个,我在家里吃喝没得挑,今天因为你来,算法外开恩了。”

席鸣一笑了,说他的准备工作白做了,为了喝酒已经事先吃过一点儿。

姜松岩一个人吃米饭,端起饭碗时想起什么,站起身来拿过一张报纸给席鸣一看。

席鸣一接过报纸没有看,放在桌上,笑眯眯地看着姜松岩。

姜松岩嘴里有米饭,嘟囔着说:“看过啊?”

席鸣一说:“看过了,我包东西的报纸就是。”

姜松岩说:“明天,你在会场上目标就大了,现在媒体主导注意力。”

席鸣一面前的报纸是一份著名的南方周报,在当天以罕见的通版篇幅刊登了一篇由四名记者采写的报道:

做事有方,升官无术

——关港市民谈“关港现象”和“席鸣一现象”

这篇文章以中央党校专家谈“关港现象”为切入点,由关港市民回顾席鸣一主政关港市以来发生的巨大变化,探讨“关港现象”,进而热议“席鸣一现象”。

从这篇文章可以看出,关港市的市民对曾经的市长,现在的市委书记还是非常满意的,因为关港市的巨大变化是发生在他任职的近十年之内。普通老百姓说不出席鸣一的改革举措有多好、施政能力有多强,也报不出连年居省内增长速度第一的GDP是什么样的一个数字,但他们细数了席鸣一给关港市带来的各种各样变化以后,也有朴素的看法,庆幸有一个在关港市待得时间长的好领导。撰写这篇文章的人,用一种老百姓庆幸自己市委书记在这里待的够长,为民谋利够多的角度,含蓄地切入了对于席鸣一久不提职的官场政治现象的探讨。

对于他们这样一个有能力、有政绩的领导久久得不到提拔,老百姓也有看法。有市民说,关港市现在什么都不比兄弟市差,就是这方面不尽人意,十多年了没有进省领导班子的,市委书记不动,下面也起不来。还有一个怪现象,省里调配的干部多,地方上得到提拔的少。

他们觉得席鸣一不被提拔就像一个好球员没能够上场打决赛一样,他们为他愤愤不平。

也有人认为席鸣一的现状与那年省人代会有人联名推举他为副省长候选人有关。在他们看来这件事不奇怪,只要有人号召,关港市会有超一半的,五百万的人去推举他。

记者问到有些人,如果有一天席鸣一果真提拔了,被调走了,大家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感觉?众口一词的是:“舍不得!”这是关港市很有特点的一句口语,“舍”不被念为卷舌音,而是重重地读出来。

更有人担心,新来的、或者提拔起来的市委书记不如席鸣一,对关港市的将来发展有影响。对于继任者来说,关港市现在的成就会是一个难以逾越的高度。

……

席鸣一将面前的报纸折成四开,展开来后又折起来。姜松岩快快地扒下一小碗饭,搁下饭碗就端起酒杯。

席鸣一和姜松岩碰杯以后一饮而尽,放下酒杯问有没有白酒。听姜松岩说家里没有白酒,就装着不相信的样子说:“副省长家里无白酒,真是惊天大笑话,怎么也会有人提两瓶上门来。”

姜松岩说:“现在谁还提个烟酒什么的上门啊?要送就是红包或者艺术品之类的。”他指了指席鸣一带来的根雕,笑了。

席鸣一也笑了,说自己已经入门了,东西送对了。他问端菜过来的苏可可家里有没有料酒,苏可可说有做菜用的二锅头。席鸣一说二锅头最好,有劲儿,一定要苏可可拿来给他。苏可可见状就要出去买一瓶白酒回来,席鸣一站起来劝阻。没办法,苏可可只得将厨房的二锅头拿来给他。

席鸣一不让姜松岩给他斟酒,自己给高脚杯倒满,有滋有味地喝了一大口,指着面前的报纸说了起来。

“这,对我没什么好处。我知道!拿到报纸看时,我胆战心惊。

“怕什么?怕有人把关港市的问题说到位,揭我的短处。

“说到关港市局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这是我的心病,我在任上要解决的。那次省人代会以后,李盛文差点儿没选上,对我有意见是免不了的,利用他手上的权力插手关港市的许多事情,特别是对他老家宝川市的事情,到了斤斤计较的程度。谁都知道,他老人家要将宝川市打造成关港市的特区。在有些事情上我不是没有坚持,放手、直至听任不是意气用事的结果,是不得已而为之。省人代会以后有一段我非常难过的日子,孤军奋战的日子。”

大概是看到了姜松岩突然变化的表情,席鸣一停了下来,问姜松岩是不是觉得他是在诿过推职给自己找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