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瞬息之间(第4/8页)

常友连坐下来,把香烟往沙发上一放,说:“请几位来主要是商量一下。”他看看手表说,“十点半钟左右中央调研组和省委组织部秦副部长就到了,按照秦副部长的意见,上午市委常委和调研组见个面,下午可能要召开座谈会,因为我和贾部长明后天都要离开市里,所以时间很紧张,市委、市政府其他工作都必须推一推。”常友连突然停了下来,瞥一眼茶几上的香烟,却没有去拿,贾士贞一直在注意着常书记,他感到常书记不像以前那样,每逢这样的时刻,或而激动不已,或而故意深沉,此时,常书记却是少有的忧伤样子,甚至让人感到他的精神不足,连上眼皮都有些抬不起来似的。贾士贞估计,他很可能像自己一样,一夜没睡好觉。

大家都不说话,一起把目光落在常书记身上,过了一会儿,常友连说:“贾部长,中央调研组主要是为了前阶段西臾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而来的,恐怕贾部长要唱主角哟!”

贾士贞本不准备先发言,市长和姚副书记在,他当然不能先发言,这是官场上的规矩。可是常书记已经点到他的名了,他再不讲话,就不妥当了,只好说:“我想中央调研组到西臾来,主要是调查研究,如果他们需要我汇报什么问题,我一定在我临走前把自己知道的,毫无保留地介绍给他们,包括市委组织部的两位副部长和其他同志们。后天我就要去省里报到了。”

“可你们要知道,中央调研组直接到一个市里来,这是很难得的呀,如果能总结出好的经验,对提高西臾的知名度,对今后西臾的政治、经济建设会有很大好处的。”常友连说这番话时并不是那种激动和兴奋。

邵明看看身边的姚雨生,却没有说话。贾士贞越发觉得奇怪,不知道常书记把大家找来为的是什么。

“邵市长,中央调研组的接待不能含糊,中午在座的各位都去陪调研组吧!”

就在常友连看表的同时,贾士贞也看了看表,此时已经快十点钟了。

常友连站起来说:“我们到常委会议室去吧,贾部长你给秦副部长打个电话,问他们到哪儿了。”

刚到了常委会议室,常书记又改了主意,带领大家来到市委大楼下,站在大楼前的广场上等候中央调研组。

直到十点半钟过去,一辆挂着省城牌照的奥迪轿车驶进了市委大院,后面紧跟着一辆别克。

车未停稳,常友连便迎了上去,大家握着手,秦副部长一一介绍几位远道而来的客人。

到了常委会议室,客人们自便一会儿,便分宾主坐,吃了一会儿水果,已经过了十一点钟,秦副部长说上午大家先见个面,具体问题下午再说吧!

按说,除了介绍客人的职务,还应该介绍工作单位,可秦副部长只介绍中央调研组三位客人的职务,却没有介绍他们的工作单位和名字。调研组组长王司长,成员梁副司长和洪处长。

王司长性格豪爽,虽已年过五旬,但喝酒甚是爽快,开始时西臾市委几位领导还有点担心,不敢敬酒,可常书记敬酒时,王司长一连干了三杯,这样一来,大家便大胆地敬酒了。

贾士贞哪里敢敬酒,可王司长说:“贾部长啊,你的观念要改变呀,你看你大胆地改革干部人事制度那样干脆,那样大胆,可喝酒却谨小慎微,这不应该是你的风格啊!”说着端着酒杯,“听说你要去美国参加高级管理干部培训班,我觉得机会难得啊!如今的社会,任何一个国家,任何工作都必须和世界接轨,否则就会封闭。封闭就是落后,落后就要挨打,挨打就会受伤,受伤就会疼痛。来,就算我们调研组为你送行吧!”

贾士贞端着酒杯,很有风度地碰了一下王司长的酒杯,说:“王司长,太不巧了,没有更多的时间聆听领导的教诲。您在中央工作,无论是信息,还是知识、见地都是最广博,也是最先进的,而我们身处基层,有许多工作都难免带着些盲目。王司长,等我从美国回来后,一定去北京拜访您。来,我敬王司长!”

贾士贞平日说不喝酒,虽然有些道理,其实他真正喝的话,四两半斤也没问题,但自从那次他和仝处长去宏门大酒店出席区域规划办公室主任王学西的宴请,喝醉了酒,差点酿成大错以后,他就下定决心再也不喝酒了,任何情况下都用理智控制自己。但今天情况不一样了,他敬了王司长,又不得不再敬梁副司长和洪处长,这样一来,不觉得就喝了十多杯酒。

宴请结束后,王司长还余兴未消,常书记走后,他拉着贾士贞来到他的房间,兴致勃勃地说起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中国在农村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这方面,以及中组织部对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系列文件。还说他在网上看到网友对贾士贞激进改革的赞扬和批评。王司长说,无论哪级官员,凡是真心实意改革的人,都应该支持和肯定,改革就是一种尝试,既然是尝试,就会有风险,就一定会有人支持,有人批评,有人反对,当然也有失败的可能。贾士贞几次要离开,主动提出让王司长休息,但王司长总是抓住他的手不让他走,那样子不像领导关心下级,倒像是久别重逢的老朋友。